首页 云南 正文
云南省筑好应急管理“防护网”
云南日报    08-08 07:51:37

话题

我省上半年安全生产和防灾救灾工作情况如何?怎样防控重大灾害风险?如何使用救灾资金?怎样储备救灾物资?8月4日,云南省应急管理厅党委书记、厅长李国材率队做客“金色热线”,就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解答。

压实各方责任

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

今年,我省上半年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情况如何?

“今年以来,全省各级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安全生产‘十五条硬措施’,全力以赴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有力维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李国材介绍,一是高位推动有力有序。今年以来,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党组扩大会议、省政府理论学习中心组先后4次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作出指示批示,并研究部署推动各项工作措施。二是全面压实安全生产责任。严格落实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持续建立健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认真落实行业部门的监管职责;压实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企业职工的安全责任。三是风险防控成效显著。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把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十五条硬措施”细化量化为69个项目,深化国务院安委会考核巡查和督查检查发现问题隐患整改,深入推进危化品、城镇燃气、自建房安全“三个集中整治”,扎实开展煤矿安全生产五个专项行动,强化建筑施工、道路运输、民航、铁路、民爆、消防等行业领域安全风险防范,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做好工贸行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百日清零行动”。四是保障能力持续提升。聚焦强化各级安委办统筹协调作用,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建立联合执法机制,规范执法程序,严厉打击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

李国材表示,今年上半年与去年同期相比事故总量和死亡人数都有大幅度下降。全省连续31个月未发生重大及以上事故,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针对如何全力防范化解各类自然灾害风险,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大局稳定,李国材表示,一是要统筹谋划不断健全机制,我省完成了《云南省“十四五”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规划》《云南省“十四五”应急救灾物资储备规划》编制任务,为全省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绘制“十四五”蓝图。健全自然灾害联席会议制度,制定完善《云南省重特大地震灾害应对处置方案》《关于进一步做好强降雨期间山丘区人员转移避险工作的指导意见》等规范,确保全力做好应急准备。二是持续抓好自然风险普查,做好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按照“边普查、边应用”的原则,统筹指导做好普查数据成果应用工作。三是加强实战演练提升救援能力,全省分别举办“云震应急·2022”演习、“安澜—2022”防汛综合演练、2022年度森林草原火灾应急处置联合实战演练等。四是提升科技化水平,为16个州、市配备VSAT卫星移动平台,为60个高风险县配备高通量卫星通信移动平台,为全省1225个乡、镇配备天通卫星电话,搭配建设3套移动基站,确保灾害事故发生后第一时间采集回传现场情况。

念好“六字诀”

最大程度减少灾害损失

今年,云南进入雨季的时间较往年偏早。据气象部门预测,8月我省南部地区降水仍将偏多,单点性暴雨、大暴雨等强降水天气过程频发,防汛形势不容乐观。如何防范强降雨带来的自然灾害?

雨季前,昆明市五华区西翥街道陡坡社区开展了群众转移避险演练。演练内容为陡坡片区降雨达到红色预警(I级)等级临界值,受山洪灾害威胁,需立即转移疏散群众。

陡坡社区距离昆明主城区9公里,位于一条狭长的山谷之中,村民的房屋临河而建,属于山洪灾害的重点防范区。陡坡社区副主任杨建奕说:“通过这次演练,村民们进一步提高了防范意识。”

通过采取乡级领导包村、村干部包组、党员干部包户的包保方式,今年汛期前,全省13.08万个自然村完成了13.02万次转移避险演练,实现了以行政村为单位的群众转移避险演练全覆盖。

为确保安全度汛,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还建立了省市县乡“点对点”精准视频会商调度机制。通过视频调度会,听取各地雨情、水情、汛情及防汛准备情况,研判防汛形势,部署指导全省防汛工作。从6月1日到7月28日,已开展会商调度42次。

省应急管理厅水旱灾害应急救援管理处副处长李明燕表示,精准视频会商调度机制的建立,可以让各级各部门第一时间知道省级层面会商的结果,起到预警提示作用,争取了宝贵的避险抗灾时间。

李国材表示,在防汛应急工作中,要牢牢把握“123”“321”工作要求,“1”就是要“统一”调度指挥,“2”就是要紧盯应急避险、应急抢险“两个关键”, “3”就是要做到确保不发生群死群伤事故,确保水库不垮坝,确保重要堤防不决口“三个确保”;“321”中的“3”就是要对汛情雨情险情要提前“三天”研判,“2”是应急抢险要提前“两天”预置力量,“1”是应急避险要提前“一天”完成转移,留足提前量,掌握主动权。

“做好今年我省防汛应急和防控重大灾害风险,要突出早、严、细、准、快、实‘六字诀’,最大程度减少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李国材表示,突出“早”字,及早安排部署、及早组织避险,提升抢险救援能力;突出“严”字,严格责任落实、严密指挥调度,提升统一指挥能力;突出“细”字,细化预案方案、精细开展评估,提升预案执行能力;突出“准”字,精准研判分析、精准预警响应,提升监测预警能力;突出“快”字,快速应急响应、快速报送信息,提升救灾救助能力;突出“实”字,强化实战实练,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健全完善制度

为灾害救助提供坚强保障

云南是我国自然灾害最为严重且多发的省份之一,群众非常关注我省如何使用救灾资金?怎样储备救灾物资?

省应急管理厅救灾和物资保障处处长代明堂表示,省应急管理厅探索并借鉴兄弟省(市)的成功经验,与省财政厅联合印发了《云南省自然灾害救助指导标准》。对应急期受灾群众救助、遇难人员家属抚慰、过渡期生活救助、倒塌和损坏民房恢复重建补助、冬春临时生活困难救助等方面进行了规范,明确了救助对象与标准。同时要求各地要切实履行自然灾害生活救助主体责任和救灾资金分级负担责任,加大资金投入,结合本地经济发展和物价变化情况,研究调整完善相应的自然灾害救助补助标准。《指导标准》的出台在全国应急系统中走在了前列,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

针对我省救灾物资储备情况,代明堂介绍,一是完善制度,省应急管理厅与省财政厅、省粮食和储备局联合制定《云南省省级救灾物资管理办法(试行)》,对救灾物资储备管理标准和要求、调拨管理程序和时限、使用发放方式和手续、回收物资种类和处置等进行明确规定。建立了“云南省应急救援物资储备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强化部门协调联动、信息共享和会商评估,形成统一指挥、综合协调、运转有序、反应迅速的救灾物资应急保障机制。二是科学规划,建成了布局合理的仓储体系。目前,初步建成了以云南省救灾物资储备库为中心,昆明、曲靖等9个省属分库为基础,7个州(市)库为辐射,122个县级库为支撑,部分乡镇储备库(点)为补充的仓库体系,基本覆盖了全省多灾易灾地区。三是加大了救灾物资的储备力度,截至目前,全省共储备了30余个品种的救灾物资130余万件,确保救灾物资关键时刻“拿得出、调得快、用得上”,最大限度降低灾害损失,为全省自然灾害救助与疫情防控工作全力提供坚强的物资保障。(云南日报 记者李翕坚)

编辑:李悦    责任编辑:曹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