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露营、野餐之后,逛市集成为昆明新晋的文娱活动。记者查询发现,近两月以来昆明市内主办了20余场规模、主题不同的创意市集,尤以潮流、咖啡、复古、图书最为常见。市集爱好者陈璇璟说:“市集与传统摆摊不同,交易的背后包含了一个城市的文化语义。”
8月7日,公园1903广场主办了云南一年一度最大的咖啡市集。记者到现场发现,市集内聚集了云南本土近百家独立及品牌咖啡店,提供了包括臭豆腐味咖啡、咸蛋黄拿铁、火锅味咖啡等猎奇口味咖啡饮品;以及秘鲁等地的咖啡豆。前来游览的许东妍感慨,可以借此机会品尝、畅饮,以及社交。她补充:“在这里遇到了很多咖啡同好,交流的过程非常畅快。”
7月下半旬以来,爱琴海购物公园、海埂公园、昆明饭店等地都主办了类似的主题市集。其中,昆明饭店的“莫慌市集”,集中以小吃、特产的食物为主;而爱琴海购物公园则主要为后备箱市集。记者在社交平台检索发现,相关词条的讨论十分热烈。陈璇璟自称“市集专家”,她说如今的市集通常都集中在一个固定场所,可以是线下店、商场、广场公园、步行街等地。也包含了购票和免费入场两种形式。“但总体来说,这些和地摊不是一个概念。市集上的商家可能是设计师、手工艺者、独立店主,产品更具特色,也因此可以吸引到非常多领域的同类爱好者,承担了社会空间的交流属性。”她说道。
记者向市集招募人员咨询了解到,现在为对摊主提供支持,从而吸引人潮,许多主办方为摊主免费提供场地,以及照明、氛围灯、户外太阳伞等设备。另外,为了丰富市集的文化性,招募范围会扩大至文创、手作、服饰、食品、非遗、艺术表演等类型。一位做后备箱市集售卖手工饰品的店主告诉记者,市集主办机构通常十分欢迎纯手工制作等此类特色产品,希望借此提高市集的个性化魅力。“一些有自运营社交平台的店主还会提前发布‘出摊’预告,通知用户们前来关注。”
目前,昆明此类主打类型、个性化的市集逐渐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全新选择。因此摊位也变得十分珍贵。咖啡店主洛奇(化名)对记者说:“本来想报名,结果刚收到官方的开放通知,报名通道就立刻爆满了。”(掌上春城 记者浦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