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是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地区开放的大通道和桥头堡,是“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两大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交汇点。
为推动我省现代物流业发展在“十四五”期间取得明显成效,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云南省“十四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将聚焦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努力建设畅联国内、通达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地区的陆海国际物流大通道和战略枢纽,为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规划》明确,到2025年,全省物流总收入突破1万亿元,年均增长12%左右;现代物流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达10%左右;国家A级以上物流(供应链服务)企业数量达到200家以上,重点培育和发展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现代物流龙头企业,其中,5A级物流(供应链服务)企业达到15家以上;重点建设7个干支衔接、辐射力强的国家物流枢纽,省级物流枢纽网络初步形成,创建物流枢纽经济示范区;全省航线数量达到750条,民航货邮吞吐量达50万吨以上。
多种联运方式并行发展 畅联国内、国际物流大通道
为更好地支撑形成衔接内外、通江达海、陆海联动的大通道发展格局,《规划》提出,要建设中老泰马新、中越、中缅印国际物流通道以及中缅陆海新通道;在国内建设连接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粤港澳地区、西藏自治区的国内物流通道。
同时,构建以昆明为核心、重大交通物流设施与重点产业布局承载城市为骨干、州市域中心城市为支撑、口岸城市为辅助的四级物流节点体系。依托物流通道布局,围绕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构建以云南为战略支点,外接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地区,内连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双城经济圈,深度融入“大循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跨区域物流网。
围绕“滇中崛起、沿边开放、滇东北开发、滇西一体化”区域发展新格局,构建“一核一带两区”物流产业发展格局。《规划》提出,将以昆明为中心、以滇中城市群为依托的物流产业发展核;以沿边州、市为重点、以口岸城市及开放型平台为支撑的跨境物流产业发展带;打造滇西、滇东北物流产业集聚区。
《规划》明确,“十四五”期间重点推进100项重大标志性项目,总投资约2523.32亿元。其中,在建项目37个,总投资约824.49亿元;新开工项目24个,总投资约403.86亿元;拟开工项目39个,总投资约1294.97亿元。
加强现代物流业与相关产业高效联动发展 服务产业强省建设
《规划》指出,现代物流业要结合生鲜农产品主产区和生产基地布局,构建从生产端到消费端的全程冷链物流体系,保障生鲜农产品质量和安全,助推“云品出滇”。将昆明建设为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加快曲靖、德宏(瑞丽)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规划布局。探索布局移动式冷库新型标准化设施项目,建设面向消费市场的区域冷链分拨设施网络。
推动现代物流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完善制造业供应链物流服务体系,促进物流降本增效提质和制造业转型升级。围绕服务先进装备制造、绿色铝材、电子信息等产业发展,促进我省现代物流业与制造业在供应链层面的深度协同。重点在文山、曲靖、昭通、楚雄、红河、昆明等推进建设一批省级生产服务型物流枢纽,增强制造业物流供应链服务能力。
以国家和省级物流枢纽、多式联运物流网等基础设施重大工程为引领,统筹推进全省重大物流基础设施布局建设,促进物流要素规模集聚和集成运作。发挥昆明在全国和南亚东南亚物流网络中的关键节点和组织中枢作用,建设服务内陆经济腹地、辐射南亚东南亚的中国·昆明国际陆港。在昭通水富港发展公铁水联运,依托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道发展公水联运。重点推进水富港、富宁港、关累港等港口物流设施和集疏运体系建设,打造畅通高效的干线航道网。
此外,还要促进航空物流与特色优势产业融合发展,打造连接国内、通达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地区的国际航空物流枢纽。依托昆明国际航空枢纽,优化完善国际国内航空物流网络,推进与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地区全货机航空货运航线建设,逐步拓展至欧美的洲际货运航线。提升昆明作为国内至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地区中转枢纽地位,打造南亚东南亚航空物流集散中心和跨境物流转运中心。
构建以昆明国际航空枢纽为核心,丽江、西双版纳、芒市为区域次枢纽,其他支线机场为补充的运输机场体系。建设以口岸机场为主导的陆空联运集疏运网络,促进航空物流通道与干支配物流网络无缝衔接。结合昆明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鼓励鲜花、野生菌、生物医药等优势特色产业在昆明长水机场周边布局,推动航空物流与跨境电商、冷链物流、医药物流等特色物流产业联动发展。(昆明信息港 记者王奕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