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入伏以来,云南省多地发布高温预警,部分地区气温甚至超过35℃。对此,专家提醒,在高温天气下有卒中病史及其高发人群须注意气温变化导致的卒中发作。
“在高温环境下,人体大量出汗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从而诱发脑卒中。其次在使用空调时,短时温差会刺激血管,引发血管痉挛风险,引发缺血性脑卒中。”云南卒中学会会长、昆明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蒲军表示,高血压、高血脂等基础病以及既往心脏病史或脑卒中病史的人群需要谨记中风“120”口诀,注意卒中发作时及时救治。
成人致死致残率首位病因
急性缺血性卒中(俗称脑梗)大多是由于大脑里面的血管突然堵塞造成大脑缺血、缺氧而引起的,是严重危害中国国民健康的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蒲军教授介绍道,脑卒中是目前我国成人致死、致残的首位病因,具有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的特点。
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我国卒中的发病人数规模大,且不断呈现年轻化的趋势。根据 GBD 研究 2019 的结果,2019 年中国卒中患者有2876万例,其中急性缺血性卒中(俗称脑梗)是最常见的卒中类型,约有2418万例。
而卒中的治疗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蒲军说:“时间就是大脑,静脉溶栓是缺血性脑卒中时间窗内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治疗方式。如果能在发病后4.5小时内进行溶栓治疗,大部分患者的生命可以得到挽救,致残可能性与严重性大大下降。”
牢记“中风120”
蒲军表示,如果家中有卒中高发人群,学会识别中风的技巧关键时刻可以救命。
为了更好地记忆中风症状,可以学习一套简单且形象的中风识别“120口诀”:“1”看1张脸:不对称,口角歪斜;“2”查2只胳膊:平行举起,单侧无力;“0”(聆)听语言:言语不清,表达困难。如发现上述三个症状之一,应马上拿起电话拨打120,通过救护车将患者尽快送往卒中绿色通道的医院。
蒲军介绍,由于人们对卒中的自我识别知识不足,急救理念匮乏,而大部分卒中发病在家庭,因此家属对于卒中防治可以发挥积极作用,如果每一位家庭成员都能及早识别中风症状,当家人卒中发作时,就能迅速拨打120进行急救,能有效远离致残致死的命运。
云南卒中中心建设覆盖率超90%
近年来,在疫情常态化防控的背景下,云南地区卒中救治工作有序开展,并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成果。昆明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作为云南省高级卒中中心,长期在省内开展卒中中心建设指导工作。在疫情常态化下,在云南各省市,通过质控、督导、走访、村医乡医识别培训、义诊等措施,对省内卒中救治水准的整体提升发挥了积极作用。
“目前,云南省全省的基层医院卒中中心的建设覆盖率超过90%,在全国范围内能排上前三的位置。同时,云南省卒中中心的溶栓时间与比例已经达到全国的平均水平,在某些指标上,甚至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准。”蒲军教授表示。
而在县市地区,蒲军提及在曲靖市开展的“中国千县万镇卒中识别与分级诊疗行动”。曲靖市将全市各级医疗机构、各级卒中防治中心单位、卒中急救地图网络单位等力量进行整合,以本地卒中急救地图为纽带,区域高级卒中中心为支点,联合探索建立区域卒中分级诊疗工作体系,分层开展卒中识别、科学转运、规范培训和宣教工作,推动卒中规范化诊疗。
蒲军总结认为,这些行动对本地卒中救治水平的提升有着积极意义。未来,将继续积极推动全省各州市的卒中急救地图建设工作,尽早为更多患者、家庭提供支持。(云南网 记者彭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