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上午,保山市召开“保山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龙陵县专场发布会。会上,龙陵县委、县政府有关负责人就龙陵县10年来经济、政治、生态、文化社会发展各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进行发布,并回答记者提问。
“这里孕育了中共云南地方组织创始人李鑫、云南人民武装创始人之一朱家璧、奥运冠军陈定等一大批杰出英才;这里素有‘滇西雨屏’之称,分布着世界上最大的珍稀濒危植物桫椤群;这里紫皮石斛产量占全国的70%以上,被誉为中国紫皮石斛之乡……”中共龙陵县委书记牛永东向媒体记者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龙陵县赓续红色血脉、凝聚奋进力量,地区生产总值突破百亿元大关达139.05亿元,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4286元和13914元,各项事业不断进步。
经济发展突飞猛进
这10年,龙陵县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绿色硅材产业年产值突破百亿元,2021年规上工业企业达39户,比2012年增加26户,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37.91亿元,是2012年的1.8倍;石斛被列为2022年度云南省“一县一业”中药材特色县,2021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4.34亿元,是2012年的1.6倍;全县A级旅游景区从2012年的1个增加至2021年的11个,被评定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聚力打造“绿色能源牌”。水电、矿冶、新型材料等产业加快发展,龙陵工业园区成为首批审核通过的27个省级优化提升开发区之一,保山隆基年产11GW单晶硅棒、永昌铅锌节能环保技术改造等项目全面建成,绿色硅材产业年产值突破百亿元。2021年规上工业企业达39户,比2012年增加26户;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37.91亿元,是2012年的1.8倍。
全力打造中国石斛之乡。“龙陵紫皮石斛”荣登中国品牌价值评价区域品牌百强榜,全县紫皮石斛产量占全国的70%以上,已成为全国紫皮石斛生产第一县,被列为2022年度云南省“一县一业”中药材特色县。以褚橙、茶叶、核桃、肉牛、龙陵黄山羊等为代表的种养殖业快速发展壮大,2021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4.34亿元,是2012年的1.6倍。
文旅产业提档升级。“忆滇西抗战、赏黄龙美玉、浴神汤奇水、游山水田园、品仙草石斛”已成为龙陵文化旅游的靓丽名片。2021年全县接待游客418万人次,年均增长18.5%;实现旅游业总收入52.44亿元,年均增长32%。
城乡面貌日新月异
这10年,龙陵县把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有机结合起来,高质量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全县1.57万户6.45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1.37万贫困人口实施了易地扶贫搬迁;县城建成区面积达6.3平方公里,较2012年扩大了1.6平方公里;累计新建高速公路36.1公里、二级公路29.4公里、通乡油路297.9公里、建制村公路硬化748.2公里,基本形成了以县中心城区为枢纽、国省道为骨架、县乡公路为脉络的公路交通运输网络。
全面实施城市更新改造,东坡森林公园、龙山湖公园、全民健身中心等一批项目建成使用,辐射带动作用日益增强,成功创建为国家卫生县城、云南省文明城市、云南省美丽县城、省级文明城市、省级园林县城,“一核托双心、龙脊携四脉、玉带缀多点”的城市空间格局基本形成。
发展动力和活力持续增强
这10年,龙陵县把改革创新思维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以改革增动力、以创新挖潜力、以开放激活力,着力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的思想观念、体制机制障碍,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持续增强。
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100%,最多跑一次率100%,9项改革事项被列为国家和省改革示范试点;引进院士(专家)工作站19个,永昌硅业、永昌铅锌等8户企业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品斛堂公司获评云南省绿色食品“20佳创新企业”;成功创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成县乡村三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站)50个,2021年全县电子商务交易额达24.5亿元,电子商务实现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转变;2021年全县市场主体总量达19043户,是2012年的5.78倍。
民生福祉有保障
这10年,龙陵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将财政支出主要用于民生保障,民生福祉今非昔比。
10年来,新建校舍45.46万平方米,新建幼儿园93所;乡镇卫生院、村(社区)卫生室全部达标,成功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县;建成敬老院8所、居家养老服务站32个;2021年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4286元和13914元,分别是2012年的1倍和1.7倍。
生态立县空气好
这10年,龙陵县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路子,坚决守护好龙陵的蓝天白云、绿水青山、良田沃土。
全县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9.2%,累计完成义务植树560万株、实施人工造林65.96万亩,森林覆盖率较2012年提高5.77个百分点,获评国家级森林乡村5个、省级森林乡村30个。
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连年保持
这10年,龙陵县牢固树立和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坚决扛牢强边固防政治责任,边疆繁荣稳定的良好局面持续巩固。
连续4年获评全国信访工作“三无”县,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连续8年排名全省前10位;木城彝族傈僳族乡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郭玉琴同志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强化边境立体化防控体系建设,持续健全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强边固防机制,推动人防物防技防深度融合,全力筑牢疫情防控和边境管控“铜墙铁壁”。
政治建设不断夯实
坚持党的领导,始终以织密建强组织体系为重点,全面压实县乡村组四级党组织工作责任,创造性建立了以乡镇为单位的县级领导工作责任制,构建了以党员为骨干的网格化基层治理体系,大力推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引领全县1.47万名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坚持党建引领,龙陵县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突出工作重点,凝聚各方力量,全力以赴抓实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三个组织化”。抓实产业扶贫组织化,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
这10年,龙陵县抓班子带队伍、抓基层强基础,矢志不渝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政治建设全面加强,基层党建全面提质,干部队伍全面优化,工作效能全面提升,管党治党全面从严。累计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291个,新增基层党组织101个。
红色文化大放异彩
这10年,龙陵县围绕李鑫故居、朱家璧红色教学点、西山坡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公园、郑垧靖先进事迹陈列室等本土红色地标、红色人物和红色故事,深入挖掘县域红色文化资源,打造了一条特色鲜明、主题突出的“党建+红色文化”示范长廊,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党性教育和红色教育的生动教材。
通过打造红色文化长廊、建设红色主题公园、演好红色历史舞台剧、启动VR漫游展、制播精品短视频,进一步挖掘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凝聚奋进力量,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团结引领广大党员干部以更加昂扬的精神面貌和优异的工作成绩踏上新征程。(春城晚报-开屏新闻 记者崔敏 实习生刘宇婷 唐语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