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布《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公开征集2023年度昆明市10件惠民实事建议的通告》。《通告》称,2022年10月24日前,广大市民、社会各界人士可围绕提升城市品质、改善人居环境、就业、社保、教育、卫生健康、困难群体救助、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等方面提出建议,为关心的民生问题建言献策。昆明市人民政府将从征集建议中认真甄选确定10件惠民实事,持续改善民生福祉。
民生工程与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怎么解决民生难题,群众最有发言权。公开征集惠民实事建议恰恰打通了群众向政府反映问题的有效渠道,让群众“参政”其中,实现了政府治理与群众参与的良性互动,从而有助于政府更好地倾听民声、集中民智、把握民意,在进一步提升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的同时,切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困难与利益问题,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持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总体来说,民意征集不论对决策者还是对群众而言,都是促进社会发展与增进双方关系的有效举措。可以观察到,包括昆明市在内的全国多个省市地区多年来都在面向广大群众征集民生建议,以保障民生、为民服务。在此过程中,还需注重政策宣传及公共沟通,让政策利好发挥最大化。
好政策需配以广宣传,从等民意到主动寻。在2023年度以及后续相关征集工作中,政府可面向不同群体举办线上征集和线下调研登记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从以往的等民意变为主动寻民意,提高群众对政策的知晓率,争取在好政策、广宣传和主动寻的聚合效应下,在上一年度基础上征集到更多更好更具代表性的意见,切实将便民政策落地,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注重公共沟通,增强群众“粘性”。群众基础是推进政府工作的润滑剂,在相关征集工作完成后,仍需做好与群众之间的公共沟通,注重对征集结果、甄选过程及后续项目进度的跟进报道,既要让建言者看到自己的意见受到重视,也要让社会各界感受到符合实际的建设性意见被采纳,以达到政府与群众之间的相互理解、支持与合作,增强“粘性”,助力双方关系和谐发展,共同促进社会进步。
好政策为促进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与活力,而广宣传、重沟通与重成效则有助于将政策利好发挥最大化。相信在政府与群众的双向联动下,全社会改善民生福祉的各项工作将越做越实,老百姓的生活将越过越好。(昆明信息港评论员 戴至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