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第一天,市民李星就匆忙收拾好户外露营装备,约上好友奔向滇池南岸的一处户外露营地。中午时分,这里已经大大小小搭了几十顶帐篷、天幕,喝茶、野餐、桌游,大家既可在都市边惬意休闲娱乐,又可充分享受环境越来越好带来的生态红利。
近年来,受疫情影响,人们开始聚焦于同城微度假、就近户外游,带动城市转型消费,各种户外活动、城市露营、文博探索等新玩法风靡盛行,催热了假日经济。
探寻自然的新途径
一块绿地、一顶帐篷、三五好友,市民杨娜趁着天气好,带着家人朋友就近到湿地或公园来一场“说走就走”的露营。对于露营爱好者来说,户外露营和传统旅游休闲方式相比,既能充分接触大自然,又能远离人群,让人得到更好的放松。
“我是近几年才入了露营的‘坑’。在我的记忆里,每一次短期露营都让我感受到自然的魅力,收获巨大的惊喜。”爱好露营的薛先生说,以前旅行都是按照行程去看固定的风景,而露营不只是旅行,更是对野外的向往、对探险的渴望,开启一种重新塑造自我的生活方式。
如今,除了常见的“露营+野餐”外,露营与文创集市、音乐节等元素的结合正逐渐成为年轻消费者探索露营的新玩法。今年6月,石林风景名胜区管理局打造的“山游迹长湖露营地”正式开营。“音乐+露营+旅游+集市+非遗”的露营音乐活动,不仅展示了长湖风景区的文化旅游魅力,也为露营爱好者带来旅游新体验。开营当日,石林风景名胜区管理局进行直播,观看人数达到83.92万人次。今年国庆假期,这里也迎来大批露营游客,平均每天游客搭建帐篷近40顶。
换个角度感受水上昆明
杨先生是一名户外运动爱好者,今年他迷上了一项新运动“桨板”。站在色彩鲜艳的桨板上,单桨划水、悠然站立,感受乘风破浪。孩子也受他影响喜欢上这项运动。一块桨板,串联起了孩子和大人的世界。
从事水上运动培训的云南乐众船艇俱乐部负责人周青介绍,以前水上运动是小众运动,现在每期活动报名参加的孩子越来越多,很多家长也参与进来。孩子们在学习防溺水等安全知识的同时,更亲近了大自然,还逐渐喜爱上这项健康时尚的水上运动。
通过参与水上活动,组织孩子们去亲水、爱水、保护水,让人们重新体会亲水的乐趣和魅力,唤醒爱护江河湖海的绿色环保意识,让更多的人感受昆明的勃勃生机,领略山水之城的秀丽美景。
新业态催生新经济
在有着多年户外经历的旅游达人李明看来,融合旅游、休闲、运动、住宿等方式,围绕“一顶帐篷”衍生出的消费新场景正层出不穷地涌现。当年背包客式的户外露营,简单的工具用一个大背包就能容纳。如今,相较于传统露营,多元素融合、悦己式露营成为新生代的追求。帐篷、床垫、睡袋、烧烤架、咖啡机……不少“户外党”追求舒适度和出片率,甚至不惜搬家式露营,花重金为这份仪式感买单。市场上丰富的配套产品,让露营旅行变得更加大众化。
由云南康旅集团投资建设的云缦营普洱倚象山营地暨半山酒店,项目早在规划之初就预留了露营地。相关负责人介绍,过去营地利用率不高,但从今年3月起迎来大批游客,甚至有很多昆明市民开车前往,在营地搭建帐篷,感受茶山的浪漫风情。未来,营地经济将是新的发展方向。
云南大学社会学教授金子强分析,昆明“城市露营热”的产生有3方面原因:受近段时间中长距离出游不便的影响,近郊游、无接触游、体验游等成为更多游客的选择;露营在昆明开始流行,气候、经济的影响也有迹可循;露营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和消费者偏好变化的必然产物。
绿水青山,无疑在引导着市场资源流动。在新消费方式的带动下,以户外露营为代表的新型户外游已从小众走向大众,逐渐实现了从户外运动到“社交符号”的转变。各种新的消费方式正走向个性化、多样化,成为文旅新业态,展现出人们丰富多彩的生活面貌。(昆明日报 记者吴劲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