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了17年的小区要进行微改造,自己住的小区当然要多操点心了。”因为微改造这个共同的事,小区居民从陌生变得熟悉。近年来,盘龙区拓东街道白塔社区充分发挥社区党委在社区治理和民主自治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充分调动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使社区不断朝着“熟人社区”目标迈进。
小区党支部助力居民自治
过去,人民东路143号院内机动车无序停放、公共空间被住户占用、院内卫生无人打扫,整个小区处于无序、脏乱状态。
为解决这些问题,社区组织产权单位相关负责人、派出所民警和居民党员召开议事会,入户收集意见建议,并组织13名老党员成立小区党支部,鼓励老党员将“单位情结”逐步转化为“社区情结”,主动亮明身份、发挥余热,在社区治理中起好“润滑剂”作用。通过投票选举,小区党支部推选出党性强、口碑好、公道正派的老党员石云锦担任党支部书记,并加入居民自治小组,实现“双向交叉”任职。
经过半年的磨合,小区党支部和居民自治小组都积极主动地想事、担事、做事。针对院内设施老化陈旧、一楼排污沟堵塞导致污水外溢的问题,居民自治小组副组长赵怀宗、周宝玉妥善解决费用分担问题,找来工人疏通了下水道。在协商议事过程中,民生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院坝环境明显提升,居民生活和谐有序。
多方参与推进小区微改造
东风东路47号院被纳入老旧小区微改造范围,为体现多方参与共享,社区动员居民每户自筹500元参与改造。施工过程中,居民自治组织热心张罗,积极参与,高效有序推进小区微改造,从而提高居民参与小区公共事务的自治能力。
针对老旧小区引入正规物业难的问题,白塔社区探索社区+物业+居民自治组织“三方共治”模式,通过“一次性打包方式”引入物业,对该小区进行管理服务。在此期间,小区推出“低龄助高龄”“经典诵读讲习堂”“天空蓝叙事空间”“一家亲舞蹈队”4个品牌项目,助力打造“熟人社区”。
开展文化活动提升居民幸福感
白塔社区整合“三社联动”共建资源,依托社会治理网格化平台开展一系列文化活动,拓展居民交往空间,提高彼此间的熟悉程度,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为打造“熟人社区”提供原生动力和培育土壤。
社区还引入社会组织,开展实操与知识学习相结合的能力提升分享会,以此提高居民自治组织的自治能力。居民逐渐“唱主角”,并参与到小区公共事务管理中,幸福感和归属感大大提升,同时在活动中增加交流与互动的频率,实现由陌生到熟悉再到老朋友的转变。
在老旧小区微改造、民生小实事工作中,社区始终将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贯穿治理全过程,细化环节,化繁为简,鼓励居民全流程参与监督施工、验收等环节,并选出一部分热心居民、社区能人和居民党员,激发身边群众参与议事的热情,充分营造“小区事务大家议、小区治理大家谈、小区决策大家定”的自治氛围。(昆明日报 记者罗昆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