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又起,天气转凉
云南纳帕海
人们熟悉的小精灵——黑鹳
又要回来了
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资料图 杨学飞摄
被《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列为濒危物种的黑鹳,属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全球数量约2000至3000只,我国仅有1000多只,数量极其稀少。
黑鹳繁殖于北方,是白俄罗斯国鸟,在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及台湾等地越冬,有“鸟大中熊猫”之称。
视频来源:迪庆州广播电视台
黑鹳对栖息环境要求很高,特别是对觅食水域,要求水体食物丰富,水质清澈,水深不超过40厘米。这种“挑剔”,让黑鹳成为环境指示性动物。可以说,黑鹳出现在哪里,哪里的环境就相当于获得了“权威专家”的背书。
1988年,纳帕海首次记录到黑鹳;2004年,纳帕海首次系统监测记录黑鹳数量有60余只。经纳帕海管护局及西南林业大学刘强老师团队监测记录显示,2019年、2020年黑鹳迁徙过程中最高数量达400余只,越冬数量200余只,纳帕海已成为国内黑鹳种群最大、最集中、最为重要的越冬地和迁徙停歇地。
2022年初,根据观鸟爱好者观察,记录到在纳帕海区域内越冬的黑鹳87只。
纳帕海,在藏语里的意思是“森林背后的湖泊”,位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建塘镇,作为香格里拉市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纳帕海是高寒生物自然物种资源库,是全省低纬度高海拔最具代表性季节性的湖沼湿地,是长江流域重要的生态屏障,为我国湿地中的独特类型。
视频来源:迪庆州广播电视台
1984年,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省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400公顷,以高原季节性湖泊、沼泽湿地,黑颈鹤、黑鹳等候鸟及其越冬栖息地为主要保护对象。2004年12月,纳帕海湿地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国际重要湿地面积为2083公顷,是全省四个国际重要湿地之一。
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资料图
近年来,香格里拉纳帕海管护工作不断加强,纳帕海湿地生态环境日益向好。
通过综合环境整治、社区共管等一系列措施的实施,保护区内的湿地保护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16年以来,保护区开始探索以生态效益补偿的形式来保护和恢复湿地,通过围栏的建设,保证湿地在不受人为干扰的情况下能够自然恢复。随着生态效益补偿的范围逐年增加,截至2021年,通过生态效益补偿,纳帕海保护区内增加的湿地面积已经达到了1万亩。
随着湿地面积增加的,还有度夏、越冬候鸟的数量。每年10月之后,越冬的鸟类慢慢抵达,除了黑鹳、黑颈鹤数量连年增加外,凤头䴙䴘、骨顶鸡等候鸟在纳帕海繁殖成为留鸟。2021年7月,保护区内共监测到鸟类55种4770只,其中骨顶鸡、牛背鹭、白鹭、凤头䴙䴘等数量居多。
2021年底,数万只林岭雀聚集在纳帕海湿地,形成壮观的“鸟浪”。图源:央视新闻
在云南
被黑鹳“偏爱”的土地
不止有纳帕海
↓↓↓
云南云龙天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云南会泽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 蒋琼波 通讯员 崔桂美 张瑞凤 摄
保山市
毛新安 杨磊 张克相 摄
普洱市景东县河滨公园
▼▼
夏天(网名) 摄
沾益海峰省级自然保护区
▼▼
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 蒋琼波 通讯员 舒婷婷 摄
云南青华海国家湿地公园
▼▼
……
这份“偏爱”当然不是偶然!
近年来
云南一直把
生态环境保护放在
更加突出位置奋力攻坚
高原湖泊重放异彩
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现
……
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资料图
云南在呵护绿色、追求最美中
走出一条高质量绿色发展之路
人人都是受益者
人人也是行动者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在彩云之南
正从愿景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