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昆明 正文
昆明立体停车库发展迅速 现已覆盖医院园区办公区
春城晚报    10-14 09:02:59

最近,“昆明首批垂直循环立体车库使用权开售,出让期限18年”的新闻引起市民关注。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就昆明的立体停车库情况进行了走访,发现立体停车库已逐渐覆盖到了医院、园区、办公区、居民住宅区等地方,并有企业投资建设和运营立体停车库,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城市的停车难问题。

立体停车库向医院园区办公区覆盖,近十年发展迅速

走访

多个文创园区建立体停车库

9月26日上午,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来到盘龙区东风东路C86山茶坊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红砖墙、混凝土、玻璃拱顶,昔日的云南电视机厂“摇身一变”成了巧妙融合工业历史气息和休闲时尚风格的文创产业园区。

在C86山茶坊文创园的右手边,可以看到一个大型的立体停车库,车库有7层,共设180个车位。记者看到,在这里停车需要将车头向外调整好,倒入空的“载车筐”内,然后通过机械装置上的链条循环来实现“载车筐”的上下和左右移动。

立体停车库向医院园区办公区覆盖,近十年发展迅速

在立体停车库前的小亭子里,昆明庆丰源物业服务有限公司秩序维护部工作人员苟征辉正忙着。

记者问:“这里停车怎么收费呢?”

苟征辉站起来往亭子外边走边说:“你们看这里,贴有收费标准。”在他的指引下,记者发现小亭子侧面摆放着一块“公共停车场机动车收费标价牌”,上面写着:车库仅供小型车辆停放,8:00至22:00,首小时按4元/半小时收费,首小时后按3元/半小时收费;22:00至次日8:00,首小时按2元/小时,首小时后1元/小时。

苟征辉说,立体停车库是2016年建好的,来停车的主要是在园区内上班的人,来周边办事的人也会停,园区里还有个培训学校,高峰期车位难求。

云纺文创园内人流量很大,这里不仅建了地下停车库,还在地面设立了停车位,但仍然不能满足需求。为了增加停车位,云纺文创园利用楼顶的空地资源,在园区内扩建了一个楼顶停车场,共有车位130个。车辆可以沿着楼内旋转上升的通道开到楼顶。    

立体停车库向医院园区办公区覆盖,近十年发展迅速

企业投资建设立体停车库

相较于C86山茶坊内的立体停车库,昆明市东风东路立体停车库则更为先进。这个车库位于东风东路76号大楼与84号大楼之间,占地面积379.5平方米,采用垂直移动式立体停车系统,共有地上10层停车楼。

立体停车库向医院园区办公区覆盖,近十年发展迅速

9月26日,记者来到车库时,看到一位身穿标有“泊位引导员”字样马甲的人站在柱子前,正用透明胶带贴纸,纸上写着车库值班人员名字以及电话号码。他叫曾伟发,是这里的值班人员。

在采访的过程中,一辆黄色的轿车驶了过来,开进了一个大的“电梯厢”中,停好车后,驾驶员从车上下来走出“电梯厢”,在墙上的显示屏上按了按,“电梯厢”关门,轿车就坐着电梯上楼去了。

曾伟发说:“停车、取车都很方便,在屏幕上点点就可以了。”他还带着记者在屏幕上操作了一下。屏幕旁边的墙上贴着一张“昆明智慧停车建设运营有限公司”的海报,这个立体停车库就是由这家公司建设运营的。

立体停车库向医院园区办公区覆盖,近十年发展迅速

这个立体停车库周一至周五上班时间满足周边单位员工使用,夜间及节假日时段向社会车辆开放,分时段推出多种停车业务。

位于五华区教益路的长城小区也有一个立体停车场,共8层,设有940个车位。9月28日上午,记者来到长城小区,看到这个立体停车场就在小区的南门旁边。据昆明安泰诚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建成介绍,原有的地下停车场无法满足停车需求,居民停车实在拥挤,停车难问题很突出,所以才利用这块地于2012年建了立体车库。长城小区立体停车库面向小区居民出售,均价7.6万元/车位,目前所有车位已售空。

“之前车子都是在小区里乱停乱放,有了立体停车库后很方便了。”一名刚从立体停车库出来的居民说。

立体停车库向医院园区办公区覆盖,近十年发展迅速

数据

我国机械泊位10年间超6倍增长

除了记者走访的这些立体停车库,昆明的立体停车库还有不少,如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的立体停车场、滇池海埂公园立体停车场等。随着人们生活质量提升,私家车越来越多,停车难是很多城市面临的共性难题。老旧小区没有配套建设停车设施,建城区内的医院、办公区、园区、居民住宅区都面临停车难的问题。在土地资源紧缺的情况下,建设立体停车库是一个非常好的节约使用土地资源的办法。

全国各地也出现了非常多的立体停车库,甚至还有“寻找中国最美立体车库”的活动。据媒体报道,今年7月在第五届寻找中国最美立体车库活动中,浙江瑞安科技大楼立体车库一举荣获“十大最美立体车库”和“最具创意设计立体车库”两大奖项。该车库建设于瑞安市老城区人民医院南侧,原地块只能停20辆车,车库建成后可停放202辆车。

6月29日,在中国重型机械工业协会停车设备工作委员会主办的第六届中国城市停车大会暨第二十四届中国停车设备行业年会上,停车设备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李仲军在作《2021年度机械式停车设备行业统计报告》时说,我国已建成的机械泊位从2010年的93.2万个增长到2021年的834万个,过去10年时间里实现了超过6倍的增长,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机械式停车设备生产国和使用国。后疫情时代,市场需求的强大动力还在,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停车充电一体化将为机械式停车设备行业带来新变化。

难题

建成5年仍未收回建设成本

据昆明市智慧停车建设运营有限公司有关人员介绍,该公司建设运营的第一个立体停车库是云客小区智能公共车库,于2017年12月建设,主要为解决虹山新村小区停车难问题。当时,虹山新村小区共有400余辆车,其中约200余辆由于没有停放场地,长年累月停放在主干道上,导致路面和绿化损坏严重,阻塞生命、消防通道。云客小区智能公共车库建成后可以提供303个泊位,让主干道停放的车辆得到了全面清理,一方面还路于民,另一方面大幅度的提升了环境品质。这是智慧公司破解老小区停车难问题的一次成功尝试。

之后,昆明市智慧停车建设运营有限公司又建设了羊仙坡智能公共停车场、穿金路公共停车场、西苑立交公共停车场、昆船工业区南门机械双层车位、昆船A、B区机械车库等7个立体停车库,加上云客小区智能公共车库,共有1517个泊位。

立体停车库依据昆明市发改委统一定价进行临停收费,根据附近住户的需求提供月卡、年卡等多种套餐供车主选择;还会根据立体车库每天的停车情况,在泊位空闲时开放预约停放。

目前,2017年建设的云客小区智能公共车库尚未收回建设成本。

下一步,智慧公司还将根据政府规划以及老旧小区需求进行立体停车库的建设,遵循“需求建设”的基本原则,在存在车位配比不足的老旧小区,配合相关管理部门进行实地踏勘,在周边具备建设条件的地块建设适合的立体车库,缓解周边道路、小区居民停车压力,从根本上解决老旧小区车位配比不足问题。

助力

云南出台17条措施缓解停车难

今年2月份,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云南省公安厅、云南省自然资源厅联合引发了《云南省推动城市停车设施发展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了17条硬核措施缓解“停车难”问题,其中明确提出支持机关、企事业单位在加强安全管理的前提下,有序适度向社会开放停车设施。

《意见》提出推动城市停车设施发展的刚性指标,即城市机动停车位供给总量按机动车保有量的1.5倍进行规划,住宅类建筑配建停车位不低于1.8个/100平方米建筑面积,非住宅类建筑配建停车位不低于1个/100平方米建筑面积。公共停车场提供的停车位占城市机动车停车位供给总量不低于15%,按照标准足额保障用地,合理规划建设停车楼或地下停车库。

新建居住社区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和国土空间规划有关要求建设停车设施,除考虑社区基本停车需求外,鼓励统筹考虑片区需求建设公共停车设施。鼓励有条件的城市加快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结合老旧小区、老旧厂区、老旧街区等改造,综合整治释放空间,积极扩建新建停车设施,地方各级财政可合理安排资金予以统筹支持。在社区周边路段合理设置夜间限时停车区域,满足居民夜间停车需求。挖掘城市道路、广场、公园绿地以及公交场站等公共设施地下空间潜力,布局建设停车设施。

支持机关、企事业单位在加强安全管理的前提下,有序适度向社会开放停车设施;鼓励商业区、办公楼、旅游景区、体育场馆、居住社区等场所停车设施在保障安全和满足基本停车需求情况下错时向社会开放,通过网络化、智能化手段实现车位共享、提高使用效率。

在不减少车位的前提下,允许有条件的停车设施增设洗车、保养、汽配销售、便利店等增值服务,提升项目综合收益能力。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对停车需求较小区域的停车设施,鼓励通过合理确定收费标准、政府适当让渡项目收益权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鼓励通过项目打包、统一招标、规范补贴等方式平衡项目收益,进行城市停车设施规模化开发;鼓励没有物业管理的老旧小区积极引进专业停车管理公司,规范管理居民停车。(春城晚报 记者杨质高 实习生赵晔婷)

编辑:谢星宸(实习)    责任编辑:曹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