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主城区建成区面积扩大到459平方公里,全市常住人口增长到850.2万人,成为云南唯一的特大城市。 资料图
昆明正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接续奋斗、逐梦前行,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切实当好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排头兵,书写更加辉煌的时代篇章。2022年上半年,昆明在全省的经济首位度从26.6%上升至28%,以新能源电池、新材料、电子信息制造等为代表的昆明新优势产业集群崛起。
2022年上半年,昆明招商引资捷报频传,一批批重大项目加快落地;托管磨憨镇有序推进,向南开放发展的道路越走越宽;公园城市规划启动编制,绿美春城蓝图加快绘就;跳出滇池流域优化发展布局思路创新提出,城市框架逐步拉开……
昆明成功创建为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成为全国首个创建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的省会城市,获得联合国人居署“国际花园城市金奖”,连续三年上榜“中国十大美好生活城市”,成功入选“全国最宜居城市”,被确定为“全国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市”。
金秋时节,硕果累累;春城大地,生机勃勃。
十载砥砺奋进,十载春华秋实。
十年,对于一座城市来说,能发生多大的变化?昆明给出了答案。非凡十年,昆明镌刻非凡印记。展开十年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春城画卷,每一个节点都让人印象深刻、每一项成就都令人鼓舞振奋。
牢记嘱托,真抓实干;感恩奋进,不辱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昆明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春城人民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把总书记和党中央的关怀厚爱转化为强大力量,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优生态、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推动昆明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在春城大地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昆明答卷”。
牢记嘱托 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阔步前行
掌舵领航,举旗定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亲临云南考察,提出了“一个跨越”“三个定位”“五个着力”的重要要求,概括了云南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四个突出特点”,并强调了四个方面重点工作。这些都为昆明开展各项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行动指南,也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凝聚了奋进的力量。
谆谆嘱托重如千钧,科学指引照亮征程。如何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推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在春城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昆明市上下不断思考、不断探索。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要求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昆明市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目标,不折不扣抓好贯彻落实。在政治站位上,昆明市制定出台系列文件,在全省率先建立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长效工作机制,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更加自觉地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在昆明落地生根。在思路目标上,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昆明市优化发展目标,明确各县(市)区的功能定位、发展方向,致力于当好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排头兵,凝聚起全市同心同向、攻坚克难的强大合力。
习近平总书记的掌舵定向、党中央的厚爱期望,始终是新时代昆明砥砺奋进、勇毅前行最硬的底气、最强的力量。昆明市广大干部群众坚定不移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在实现习近平总书记赋予云南的使命中担起省会责任、展现省会作为,坚定前行,一步一个脚印把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砥砺奋进 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昆明答卷”
十年征程,步履铿锵;十年答卷,精彩非凡。
新理念引领新发展,新作为谱写新华章。回首十年,奋进的主旋律荡气回肠,昆明市上下思想同心、目标同向、行动同步,推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和科学指引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这十年,昆明的发展是全方位、高质量的。
这是一组振奋人心的数据:昆明经济总量从2012年的3051.62亿元增加至2021年的7222.5亿元;全市常住人口从681.49万人增长到850.2万人;滇池全湖水质由劣Ⅴ类好转为Ⅳ类;森林覆盖率从45.05%提高到52.62%;全市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实现翻番……
这是一份来之不易的答卷:成功创建为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成为全国首个创建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的省会城市;获得联合国人居署“国际花园城市金奖”;连续三年上榜“中国十大美好生活城市”;荣获“2020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质量十佳城市”称号;成功入选“全国最宜居城市”;被确定为“全国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市”……
这一组组数据、一串串荣誉的背后,是昆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也是昆明十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写下的崭新篇章。
这十年,昆明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经济总量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实现争先进位。2015年,昆明经济总量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排名第17位,2022年一季度跃升至第12位。
这十年,昆明坚定不移推进创新发展、坚持开放发展,高质量发展动力澎湃。昆明持续深化国资国企、财税金融、农业农村、“放管服”等重点领域改革,把扩大开放作为加快发展的必由之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
这十年,昆明坚定不移推进协调发展、提升城乡品质,城乡面貌焕发新颜。昆明加快构建“老城焕新、新城崛起、新区发力、城乡融合”的空间格局,城市框架全面拉开,主城区建成区面积从397平方公里扩大到459平方公里;城市功能品质明显提升;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67.05%提高到80.5%。
这十年,昆明坚定不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十年来,昆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着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坚决全面彻底抓好滇池沿岸违规违建整治,推动滇池全湖水质由劣Ⅴ类好转为Ⅳ类;主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始终居于全国省会城市前列;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积极打造滇池沿岸大生态、大湿地、大景区,努力将大观楼长联描绘的“五百里滇池”美景重现为真实的立体长卷。
这十年,昆明坚定不移推进共享发展、增进民生福祉,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十年来,昆明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全省率先完成脱贫攻坚总目标,历史性解决了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着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速扩容医疗资源,科学精准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深入推进平安昆明、法治昆明建设。
这十年,昆明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建设,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加速形成。昆明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切实扛起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坚决肃清余毒流毒影响,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持续修复净化政治生态,着力营造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和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
十年砥砺奋进,书写时代华章。非凡十年,昆明踔厉奋发的足迹历历在目,春城大地高质量发展长卷如画,也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踔厉奋发 当好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排头兵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使命呼唤新担当。
作为云南的省会城市和唯一的特大城市,昆明在习近平总书记为云南擘画的宏伟蓝图中承担着重要使命,在全省发展大局中也同样肩负着特殊责任。
一市带全省,昆明兴则滇中兴,昆明强则云南强。在云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和2022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昆明被赋予了更加重要的使命。云南省委明确要求昆明要当好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排头兵,并强调昆明在各项工作中都要当表率、做标兵。2022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要开展“强省会”行动。
“排头兵”“强省会”对昆明既是新定位、新要求,更是沉甸甸的责任。昆明迅速在全市掀起开展“当好排头兵”大讨论大竞赛活动热潮,着力推动全市上下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激发干劲,以干在实处推动走在前列,以省会之强带动全省之强。
自活动开展以来,昆明市上下充分运用项目工作法、一线工作法、典型引路法,坚持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具体化,在以比促学、以赛促干过程中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明显增强,人心思进、人心思变、人心思干氛围越来越浓。特别是通过大抓产业培育、大抓招商引资、大抓项目建设,投资结构优化调整、产业转型步伐加快、招商引资成效明显、营商环境持续改善、经济运行恢复向好,奠定了完成既定目标任务的良好基础,增强了抓好经济工作的信心和定力。
数据是最好的证明。翻开2022年上半年昆明发展“成绩单”,一组组指标数据令人欣喜:从26.6%上升至28%,半年时间里,昆明在全省的经济首位度提升了1.4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完成256.1亿元、同比增长43.3%,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从2021年底的11.4%上升至14.6%,提高了3.2个百分点;新引进重大产业项目176个,完成全年目标的83.8%……一系列动作,振奋人心:招商引资捷报频传,一批批重大项目加快落地;托管磨憨镇有序推进,向南开放发展的道路越走越宽;公园城市规划启动编制,绿美春城蓝图加快绘就;跳出滇池流域优化发展布局思路创新提出,城市框架逐步拉开……
今年以来,昆明聚力攻坚产业发展、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多措并举深化改革开放创新,有序实施城市品质提升七大行动,着力推动生态环境持续好转,扎实办好群众“急难愁盼”民生实事,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新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产业结构发生深刻变革,更宽视野的大开放格局加快形成,思路清了、方向明了,昆明发展的信心更足了。
立足春城,回首十年,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习近平总书记为云南擘画的发展定位,正在昆明一步步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如今的昆明,蓄势待发、潜力无限、大有可为;今后的昆明,前景广阔、充满希望、未来可期。
成就已载入史册,征程未有穷期。历史的指针,指向新的刻度。昆明,正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接续奋斗、逐梦前行,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切实当好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排头兵,书写更加辉煌的时代篇章。(昆明日报 首席记者贾献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