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昆明 正文
【强国复兴有我 我为群众办实事】春城热线|昆明兜牢兜住民生保障底线
昆明新闻    10-18 21:49:43

图片

10月18日,昆明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马郡一行做客《春城热线》节目,就养老服务、老旧小区改造、困境儿童保障等内容与市民交流互动。

兜牢兜住民生保障底线

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社会救助事关群众基本生活和衣食冷暖。2022年以来,市民政局多措并举,及时救助帮扶困难群众,兜牢兜住民生保障底线,切实保障好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01 扩大基本生活救助覆盖范围

低保方面,对低保边缘家庭中的重度残疾人、重病患者等特殊困难人员,参照“单人户”纳入低保,将符合条件的无法外出务工、经营、就业,导致收入下降、基本生活困难的城乡居民纳入低保范围。

特困供养方面,将特困救助供养覆盖的未成年人年龄从16周岁延长至18周岁。

临时救助方面,对受疫情影响,暂时找不到工作又得不到家庭支持的生活困难外来务工人员,因交通管制等原因暂时滞留的临时困难人员,以及户籍不在本地的受灾人员,取消户籍地、居住地申请限制,由急难发生地直接实施临时救助。

02 不断健全救助机制体制

健全主动发现机制,通过入户走访、自主申请、基层上报、收入核对、数据比对等方式,主动发现救助对象、及时救助。

提升“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效能,由乡镇(街道)经办机构统一受理社会救助申请,依据申请人及其家庭的健康、就业、教育、刚性支出和救助需求状况等,科学评判救助类型和困难程度,有针对性地给予基本生活救助、专项救助和急难救助帮扶。

强化投诉举报核查机制,畅通社会救助监督服务热线,落实社会救助政策咨询、求助和投诉举报服务主体责任,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有效回应群众关切。

03 强化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

通过行业部门信息共享比对,利用好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机制,加强重点对象动态监测、风险预警、精准救助、综合帮扶,主动发现困难群众救助需求,将符合条件的依规纳入救助兜底保障范围。

04 拓宽救助服务渠道

加强“一部手机办低保” “政府救助平台”的推广使用,推动低保申请办理“办事不求人、低保指尖办”。优化简化办理流程,减材料、压时限,在夯实传统线下救助业务的同时,推动社会救助线上办理,更好地为困难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救助服务。

图片

养老服务体系全面发展

近年来,昆明市民政部门以老年人的需求为导向,深化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普惠型养老服务发展,全面推动以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衔接的养老服务体系全面发展。

图片

不断加强政策研究和制度创新,先后制定出台了一批保障、推动、促进养老服务发展方面的政策文件,为养老服务发展提供强大的政策支撑。持续开展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不断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几年来,昆明市级每年投入1800余万元,实施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一次性建设补助和养老机构运营补助,年均新增民办养老机构10余家,新增养老床位2000余张。通过各种激励政策的实施,品牌化、链锁化养老服务机构得到较快发展。完成14个县级失能照护机构提升改造,推动45个街道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等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全市共有护理型养老床位1.24万张,占养老机构总床位数比例达53.9%;各社区均以不同形式积极开展互助养老模式。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不断发展建设 “春城智慧健康养老信息平台”,到2023年底,覆盖市、县(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养老机构(组织)的“春城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信息系统”将全面建成投入使用,届时,通过线上线下协同互动的健康养老新业态将得到快速发展,昆明市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供给能力将大幅提升。

破解老旧小区管理难题

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是社区居民委员会的基本职责。为解决老旧小区管理难问题,昆明市民政局重点从健全完善社区居民委员会组织体系,深化社区协商入手,引导城乡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会同组织、住建等部门共同推动业主委员会和物业管理委员会及居民区党支部建设,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社区、物业服务机构、业主三方联动机制,目前全市小区业委会或居民委员会下属物业管理委员会覆盖率达90%以上。

深入推进社区民主协商。按照“协商于民、协商为民”的要求,不断拓宽协商范围和渠道,丰富协商内容和形式,涌现出“三段六步法”、“四问四干四落实”等协商工作法和“民情恳谈会”等协商平台,围绕居民急难愁盼问题组织居民代表、物业服务机构、业主委员会等多元主体全程参与社区协商和协商成果落实监督,实施“民生小实事”项目,有效保障居民在老旧小区管理方面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对困境儿童实施分类保障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关心关爱儿童健康成长是各级政府部门和全社会的职责。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儿童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未成年保护的法律法规和福利保障政策,特别是随着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深入,以及2021年6月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施行,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一项重点工作。

昆明市2016年制定了《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的实施方案》,将孤儿、艾滋病病毒感染儿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重(病)残儿童、贫困家庭(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儿童、流浪儿童及家庭监护缺失或监护不当儿童纳入困境儿童范畴,全面细化了关爱措施,对困境儿童实施分类保障。

牵头相关部门健全完善关爱保护机制、狠抓关爱政策和福利保障制度的落实;

建立市、县两级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合力已形成;

全市所有乡镇(街道)和村居(社区)均配备了专职儿童主任,负责落实家庭走访等全链条工作内容,督引导促家庭切实履行监护责任;

狠抓制度保障落实,对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将孤儿、艾滋病病毒感染儿童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纳入基本生活费保障,社会散居孤儿和艾滋病病毒感染儿童每人每月1374元,机构供养儿童每人每月2074元,保障标准全省最高;

对困难家庭儿童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对重残儿童纳入残疾人两项补贴予以保障。

民政部门还加大资金投入,改善未成年人保护机构、儿童福利机构保障服务能力,对家庭监护责任缺失、流浪等困境儿童及时实施救助保护,保护未成年人生存权、受教育权等基本权益。

关于对困境儿童实施分类保障方面的问题,昆明市民政局社会事务处处长李雄做了介绍:

点击观看视频

市民雷女士打进热线反映,称自己有两个孩子,小的孩子有先天性疾病,每次就医需要花费很多钱,这种情况可否申请低保?对此,昆明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马郡做了回答:

点击观看视频

编辑:姚仲恒    责任编辑:曹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