勐腊县勐仑镇勐醒村曼贺科村民小组杂交稻旱种百亩连片示范地。 记者 马芸/摄
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领悟党的二十大精神,在祖国西南边陲的西双版纳大地上,一轮新的学习热潮正在快速兴起。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奋战在我州“三农”战线上的“追梦人”纷纷表示,10年成就鼓舞人心、宏伟蓝图催人奋进,新征程上将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坚决端稳“中国人的饭碗”,加速推进农业现代化,奋力书写粮仓更实、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的乡村振兴新篇章。
“作为种粮大户,倍感自豪。”玉燕是来自勐海县勐遮镇的一名种粮大户,近年来,她们一家人承包了附近村寨近300亩土地种植水稻,购进收割机、插秧机、打谷机等一批农机具,水稻生产效率提高,实现了增产增收。玉燕告诉记者,聆听了党的二十大报告后,全家人都很激动,种粮积极性高涨,坚定了种粮的信心和决心。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在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我州始终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铸造最可靠稳定的“压舱石”。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州农业农村部门始终把抓牢粮食安全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的工作要求,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全力以赴抓好粮食生产,全州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始终保持稳定,共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面积125万亩,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21.35万亩。推广杂交稻旱种等一批先进实用技术,开辟了我州口粮安全新渠道。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56.3%,位居全省第一。
新征程,新机遇,新使命。“全州农业农村部门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结合我州实际,因地制宜,在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等方面发力深耕,争取早日实现农村美、农民富、农业强的目标。”州委农办主任、州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黄学新说,把聆听报告的触动真正转化为实际行动。
为真正把饭碗牢牢端在手中,保障粮食安全,全州“三农”工作者展望未来,满怀信心,干劲十足,表示将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以国家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为契机,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抓手,持续加强农田水利、路道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综合采取工程、农艺、生物等多种措施,加强水稻、糯玉米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积极研发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提升耕地质量,筑牢增产根基,建设“滇南粮仓”,确保全州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保持在128万亩、48万吨以上。
“提高粮食单产,稳定粮食总产量,要充分发挥农业科技人才的作用,创新农业生产模式与方法,推动粮食绿色生产和新装备应用。”州农业科学研究所所长孙涛认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努力实现农业现代化,端牢饭碗才更有保证。
粮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关键在耕地质量。作为一名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州植保植检与土壤肥料工作站站长谢志英长期扎根田间地头。她表示,将和广大农业技术人员一起投身到抓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监测与防控、科学安全施肥用药等技术推广工作中,奋力守住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西双版纳报 记者马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