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原创 正文
到2025年昆明将基本建成区域性国际物流枢纽城市 物流总收入达4000亿元
昆明信息港    11-04 20:52:56

日前,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昆明市“十四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中提出,昆明将在“十四五”期间,加快形成“两型四化”现代物流业发展体系,基本建成“一带一路”国际物流关键性节点、面向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周边经济圈的国际陆港城市、区域性国际航空货运枢纽。

根据《规划》,到2025年,昆明基本建成区域性国际物流枢纽城市,现代物流业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支撑地位全面确立,物流总收入达4000亿元;届时,还将培育壮大3—5户百亿级物流(供应链服务)企业,新增国家5A级物流企业2户以上;3个国家物流枢纽、1个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基本建设成型;城乡配送网络不断完善,实现“村村通快递”。

布局建设3个国家物流枢纽、20个市级重点物流中心

《规划》提出,将优化整合现有货运场站和物流节点设施资源,形成“枢纽+集聚区+中心+通道”的“652011”现代物流空间布局体系。

布局建设昆明商贸服务型、昆明—磨憨陆港型(陆上边境口岸型)、昆明空港型3个国家物流枢纽。昆明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将大力发展大宗商品贸易、国际分拨与配送、国际供应链、多式联运等业务,打造成为云南省物流枢纽体系的核心节点;昆明—磨憨陆港型(陆上边境口岸型)国家物流枢纽将提供铁路货运班列、国际多式联运货运列车等多样化铁路运输服务,打造中国中南半岛国际多式联运组织中心;昆明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将全面打造集航空物流、冷链物流、保税物流、跨境电商等于一体的物流功能体系,构建面向南亚东南亚航空物流集散中心、供应链管理中心和信息物流中心。

在物流中心布局建设方面,将重点提升6个基础较好的存量物流设施进行改造提升,促进物流中心由功能驱动向供应链驱动升级,完善中高端物流市场服务供给;重点培育4个础较好的在建物流设施,引导健全物流节点功能体系,促进物流中心由企业集聚向产业集群升级;规划布局10个具有区域发展特色的物流中心,进一步完善全市物流网络节点体系。

此外,还将进一步优化全市物流集聚区布局,着力打造安宁市桃花村物流聚集区、经开区王家营物流聚集区、空港经济区空港物流聚集区、晋宁区青山物流聚集区、嵩明县杨林物流聚集区等5个物流聚集区,引导全市物流业集约高效发展。加快推动运输方式结构调整,畅通服务全省、连通国内主要中心城市、辐射南亚东南亚等国家的11条物流通道。

多领域共同发展 加快构建现代物流运行体系

《规划》提出,要重点从物流枢纽、跨境物流、智慧物流、冷链物流、航空物流等11个领域,加快构建昆明市现代物流运行体系。

充分衔接全省“一核一带三翼”物流枢纽布局体系,以枢纽功能互补为原则,科学谋划3个国家物流枢纽市场体系发展方向;引导安宁、寻甸、宜良三个省级物流枢纽加快明确运营主体、遴选重点项目和做好用地保障。加快铁路沿线物流枢纽节点网络建设,加强与港口、机场、公路货运站联动发展,构建以昆明为核心的全省“一中心、三支点、四通道”多式联运物流网。

积极争取昆明铁路口岸对外开放,积极创新服务模式。着力开拓中老国际班列市场,重点加强中老铁路货源组织和资源整合,创新服务模式,加快物流标准输出,大力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以国际铁路班列、国际铁海联运班列为支撑,构建承内启外的公铁、公铁水、公铁海、公空等跨境多式联运体系,高效衔接南亚东南亚国际市场,实现昆明与欧亚大陆及太平洋、印度洋沿岸多方式、多路径快速联通。

同时,还要加快智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智能仓储、无人配送等新业态新模式,深化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与装备应用。充分利用昆明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契机,加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推广现代冷链物流技术标准,构建覆盖肉类、水产、花卉、果蔬、生物医药、野生菌等产品的高效冷链物流服务体系和信息追溯体系。

加强衔接昆明至华东、华北和西南的国内航空快线,开通和加密昆明至南亚东南亚国家的货运航线,构建内联外通航空货运网络;促进航空物流通道与干线铁路、公路和港口的无缝衔接。建立配送车辆绩效与通行证发放结合的机制,优先保障共同配送车辆和新能源配送车辆通行。加快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网络,整合供销、邮政、快递等物流资源,打通工业品、快递入村进户的“最后一公里”和特色农产品进城入市的“最初一公里”。(昆明信息港 记者王奕然)

编辑:曹月    责任编辑:徐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