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一种棋子,白子温润如玉,黑子乌黑透碧。犹如天然玉石磨制而成。曾多次作为国礼赠送外宾,同时被国家体委及中国棋院指定为全国比赛用棋,这就是享誉盛名的中华文化瑰宝——云子。
“云子”制作相传发端于唐宋,盛于明清。在民国初期,云子的传统制作技术因战乱而失传。
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在云南围棋厂几代人的努力下,“云子”得以重现历史光华。
为帮助围棋厂进一步改良“云子”的配方和技艺,1985年云南光学仪器厂助理工程师何华封担任了此项任务。至1987年,正式调入云南围棋厂,就此开始了37年与“云子”相伴的生涯。
何华封作为“云子”的传承人,为了把“云子”及云子文化传承发扬出去,一直亲自指导生产,带徒学艺。深入生产一线,仔细考究每一道工序。在他的带领下,成功研发出了新一代“云子”。
他说:“一生做好一枚围棋子,这就是我的使命。只有专心研发、匠心制作,与时代共同发展,才能保证“云子”棋中圣品的品质和传承数千年的历史印迹。”
在何华封看来,每一枚棋子都是通人性的,做棋子不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机器不能完全替代手工生产,传统的手工“滴子”工艺,是“云子”最精妙的所在,非遗传承就是要在传统工艺里寻根,保留原始的气息和历史的痕迹。(昆明信息港 记者卢芝珍 刘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