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了《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加快旅游业恢复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将从9个方面提振昆明市旅游市场信心和活力,促进旅游业及有关产业快速回暖复苏,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
昆明市委书记刘洪建在调研西山风景区提升改造工作时也强调:着力把滇池打造成为昆明旅游最大的IP,加快把昆明打造成为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
这两则新闻透露出的关键词是:“提振”“促进”“推动”,宛如“三支箭”将加快把昆明打造成为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昆明是云南唯一的特大城市,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投资环境优越。中老铁路连接起中国—东南亚国际运输大通道,而今年昆明正式托管磨憨口岸,也让昆明成为全国唯一有着锦绣“国门”开放的省会城市。按照“中国春城、历史文化名城、国际大健康名城、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的城市品牌和战略定位,精准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如何加快旅游业恢复发展成为当前背景下的必答题。
《通知》涵盖了景区、从业人员、线路、文化项目、购物、活动举办等多个体系。这些体系构成了昆明旅游这个更为庞大的体系,各个元素相互影响与作用,蝴蝶效应非常明显,如何系统地梳理之间的关系,使得它们能够更加良性地互动,成为一个更积极健康的“生态链”,成为政府部门考量的重点,《通知》的目的与作用也在于此。
“提振”的措施可以纾解目前旅游行业的困境。《通知》中明确提到了对行业内的奖励标准,达到了“雪中送炭”的效果。不必讳言,近几年昆明旅游业遭受的冲击有目共睹,而奖励资金到位起到的作用不仅仅是扶困,更是让从业者看到了希望。据了解,很大一部分旅游从业者转型困难,转行的空间不大。同时这些从业者有着丰富的从业经验、人脉、资源,一旦放弃这个行业,是昆明旅游的一大损失。帮他们度过难关,坚定信心,行业回暖复苏才有更大的胜算。
“促进”则是“提振”的下一个环节。这个环节包括:继续发放文旅消费券,完善游客购物退货机制;对诚信指数9.5分以上的涉旅经营户予以宣传、推介;开展好各具特色的体育赛事、文化旅游活动和展会活动,这一部分主要是“促人气”。人流来了,消费了,产业也就回暖、复苏了。从《通知》中可以看出:“在落实好疫情防控各项措施要求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安全有序”是关键。
而“推动”主要瞄准的是产业升级。目前,昆明市文旅局正在按照“高端化、品牌化、特色化、智慧化”的要求,重点发展大健康、大旅游、大文创,实现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推进昆明新文旅业态的打造,推进传统景区景点的智慧化、数字化改造,推动夜间经济发展。《通知》为这些产业的升级做了明确的背书,为推动昆明开发更多更新的旅游产品与线路指出了方向。
我们可以看出,三个词都是主动出击,不是被动地应付,其中目标导向明确、问题导向清楚,措施标准务实,为旅游行业的回暖复苏做了充分的准备。接下来,加强昆明旅游整体形象的策划,开展多平台、深层次、立体化的城市旅游宣传必将也提上日程,让世界更知道、更了解昆明,推进昆明市文化旅游业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全面迸发昆明文化旅游发展新活力就会指日可待。(昆明信息港评论员 杨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