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原创 正文
「云南网络名人说」Vol.12 植物眼——透过植物的视角,讲述云南植物故事
昆明信息港    11-29 15:55:25


草长莺飞,春华秋实,这是大自然再平常不过的变迁,同时却是植物谱写的传奇。身处拥挤熙攘、步履匆匆的世界的我们,如何才能窥得植物的美丽?“云南网络名人说”第12期嘉宾“植物眼”给出了这样的答案:把视角放低,低到与植物齐平,就能遇见一个平凡却生机勃勃的植物世界,在这里,一草一木都熠熠生辉。始终怀着谦卑的心,“植物眼”在这个盎然的植物世界里,观察世间草木、科普植物知识,讲述云南植物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进植物眼和他的植物世界,在平凡中体悟植物无言之美。

访谈实录

昆明信息港:为什么您给自己的账号取名为“植物眼”,“植物眼”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吗?

植物眼:“植物眼”的意思就是用植物的角度看这个世界。去年有部记录片叫《绿色星球》,记录片开篇有一个说法是“以植物的视角来观察这个世界”,刚好就和我的想法不谋而合了。一直以来,人类都认为自己是地球的主宰,看待这个世界的时候是从上往下看的,当时我就想换一个视角,以植物的视角来看世界,所以就取了这个名字。而前段时间“无穷小亮”在云南流石滩上拍的一个记录片,他在里面说,为什么我们看不到这么漂亮的花园,是因为我们站得太高了。所以说,我们有的时候是要放低自己的身段,放低自己的视角,以一颗谦卑的心观察,就能看到一个精彩的世界。

另外一层含义是想表达这个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比如说,我们身边有很多植物,它们在生活中是非常常见的,但是我们都视而不见,非要到高原的流石滩、景区旅游的时候才注意得到,其实我们身边就有很多美丽的植物,只是我们没注意。我有一个专栏叫“随手拍”,目的就是帮助大家重新去发现普普通通的植物的美!

昆明信息港:云南被称为“植物王国”,野生植物种类丰富,在你从事科普事业的过程中,如果让你选三种你最具代表性的云南本土植物,您会选什么?

植物眼:代表云南的植物的话,首先肯定就是昆明的市花山茶以及杜鹃、绿绒蒿。绿绒蒿是高山上的明珠。山茶也不用多说了,毕竟是昆明的市花。杜鹃的话,有一个说法是“无鹃不成林”。杜鹃对于园艺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种,而我们云南是杜鹃的故乡,很多的杜鹃的原种都是从我们这里挖过去的,所以我觉得杜鹃对于云南来说还是重要的。

虽然只让我列举三种植物,但是我觉得还有一种植物也不得不提。前面提到的都是热带和温带的植物,我们云南有着除了海洋、沙漠之外所有的景观类型。我觉得还得补充一些热带的植物,而云南热带植物绕不过的就是望天树。望天树的意义是非凡的,它是热带雨林的标志物种,在发现望天树之前,国际上并不承认我们中国有热带雨林,我们自己想要证明中国有热带雨林必须要有证据,证据在哪呢?证据就是龙脑香科的植物,我们必须找到大量龙脑香科的植物存在才能证明我们有热带雨林。当时,蔡希陶老先生带队,在版纳的雨林发现了望天树群,并为取名为望天树,证明了中国是有热带雨林的,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一次发现。而望天树这个植物,长得很高,一棵树就有五六十米,站在地面往上看的时候非常震撼。西双版纳勐腊有一个望天树景区,前段时间我们还去了,刚好碰到一棵树正在落种子,望天树的种子特别有意思,龙脑香科的植物种子都有“种翅”,像个翅膀一样,从树上旋转飘落下来。造物主的神奇之处就在于,这个种子再重上一克或者再轻一克都无法转起来。当我看到种子从树上飘落的时候,带来的震撼是我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的。

昆明信息港:除了简单直观的常识科普之外,网络上有不少人晒出“闻所未闻”的植物来向您求教,这其中有没有让您比较影响深刻的云南本土植物?

植物眼:让我印象比较深的就是有一个网友发现了蜀葵。其实蜀葵这种植物是很常见的了,但是,这位网友以为这个蜀葵是罂粟花,还问我要不要报警,我赶紧告诉他这个不是罂粟,不需要报警。那条微博有一百九十万的阅读量,大家都觉得这个事情特别有意思,都在问为什么这位网友把蜀葵认成罂粟呢。其实这个网友很热心、很有正义感的,看到罂粟第一时间想到要报警,这个特别好,但是他确实也缺少一些植物知识,我觉得这就是我们做科普的意义所在。其实,做植物科普并不是要告诉网友多么高深的理论知识,我们只要告诉网友,我们身边那些普普通通的植物叫什么名字,网友知道了这种植物的名字之后,就会觉得植物像朋友一样,有一种亲近感,慢慢地激发大家喜爱植物,热爱自然的热情,这个也是我们的植物研究所的所训——“原本山川,极命草木”的体现,原本山川是指探索自然的本质,极命草木说的是要给植物一个名字,去认识他们。其实网友发现的植物都是一些常见的,但有的网友在高山上也有发现一些珍稀物种,比如说兜兰,网友通过拍照的方式问我们,除了向网友科普兜兰之外,我们也一直在重申,对于不认识的植物,千万不要乱采,我们的口号是——“除了照片,什么都不带走,除了脚印,什么都不留下”,因为很可能采了不认识的物种回去之后就“牢底坐穿”了!

有的时候,网友采摘野生植物,可能是故意的。但是也有另外一种情况,网友确实是不知道,也没有这种意识,我们在学校教育里缺少植物教育,很少有学校培养学生“山上的植物不认识的不要乱采”的意识,所以也不能怪大家,这个是我们科普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所在。特别是对于有一定影响力科普工作者来说,就更有义务去为大众做好科普工作。

昆明信息港:云南经常发现珍稀物种,例如前不久在曲靖发现的珍稀濒危植物水晶兰,您认为,发现这些珍稀植物对云南生物多样性和植物科普有何意义?

植物眼:其实可以说云南这边每个星期都在发现新物种,这个意义非常大!新物种的发现,代表着人类对物种的认识又增加了一点,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又增加了一点,对我们生存的环境的认识又增加了一点。不论是发现新物种还是发现新分布,都是具有积极意义的。比如,一百年以前这个地方有这个植物,在之后的几十年中都没有见过了,那么这几年又发现了,这代表着生态变好了,代表着我们保护环境有成效了,这个就是一个肯定,也是一个奖赏。另外这也说明我们所做植物保护工作是有意义的,因为发现新的物种、新的分布都代表了生物的多样性。对于人类来,说生物多样性很重要,我们的衣食住行全部都离不开生物多样性,我们吃的食物、药物、衣服的染料、桌椅等等这些东西都是离不开生物多样性。失去了生物多样性的话,人类也就没有办法生存下去了,所以这也提醒我们应该好好保护生物多样性。

昆明信息港:众所周知,云南人爱吃野生菌,这些年,越来越多的外地人对野生菌有“误解”,作为植物科普博主,您做了哪些野生菌相关的科普工作?

植物眼:这些年来,大家对野生菌趋之若鹜,云南可食用的野生菌有九百种,占全世界36%左右,占全国的90%左右。一到雨季,很多外地人专门跑到云南来吃菌,他们也是非常好奇。其实,野生菌中毒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但是现在很多网友或多或少都有些求新求异、追求刺激的心理,觉得吃见手青见小人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同时遇到不负责任的博主在网络上开玩笑要吃凉拌见手青,很多外地的网友就会被误导,如果网友真的尝试了,可能会付出生命的代价。于是我们不遗余力,一直在呼吁野生菌好吃,但是也一定要重视方法。一到雨季,我们都会去昆明木水花野生菌交易市场直播,这个市场是中国最大的野生菌交易市场。我们直播主要是带大家认识市场里有什么菌子,然后也再三呼吁一定要做熟、一定要掌握正确的烹饪方式,不能掉以轻心,不能因寻求刺激,去故意不将见手青做熟,因为风险是非常大的。

另外,在野外,不认识的野生菌一定不要采,喜欢吃菌的话就到野生菌交易市场。云南的野生菌市场是非常成熟的,市场里的野生菌都是经过了市场菌商的检验,这些人大半辈子都在从事野生菌事业,经验丰富,他们能够分得清楚哪些菌有毒,哪些菌没毒,同时市场也非常规范,因此在市场里买野生菌是非常安全的。松露、松茸,都可以在这个市场找到,所以我呼吁大家,喜欢吃菌的就到那边去买,不要自己去采。

昆明信息港:您有一个直播电台叫做“有话植说”,邀请了全国植物学研究各领域专家一起讲述植物世界的精彩故事,创办这个栏目的初衷是什么?

植物眼:我的初衷就是想要为植物学领域相关的人提供一个科普的平台。现在很多科学家在做植物研究往往做到论文这一步就结束了,他没有义务、也不在意作为普通人的我们是怎么看待他们科研成果的,因为这个不是他们的本职工作,他们的工作就是在一线做科研。科学家的科研任务是非常重的,他们也没有时间去做科普,向网友科普、做自媒体运营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科普工作做好了对他们的科研工作也没有什么帮助,所以对于科学家就不愿意去和普罗大众科普。


但是如果我只是偶尔请他们来聊一次,这个是可以的,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把他们所在做的最前沿的科研成果给大众展示出来,来聊一聊,不用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就够了,而我在中间就是一个主持人的角色,为科普对象和普通人之间搭一座桥,让大家一起了解植物世界。除了前沿的科学家,还有很多退休的老先生,因为工作的关系,我和植物学相关的老先生打交道比较多,在这个过程中我就发现,老一辈的科学家他们身上有一种特别让人感动的“家国情怀”,他们中的很多人一辈子就在做一件事情,他们都有一些感人的故事,但是这些事情就连我们身边的同事都不知道,这太可惜了,所以我想要通过这个栏目把他们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讲给大家听。比如《极命草木》的作者曾孝濂老先生,他一辈子就是画画,就是画生物,他心无旁骛,只做这一件事情,做到中国最厉害的、甚至在国际上也非常有名的生物学画家。像他这样的人还有很多很多,但是关于他们的故事,甚至有些云南人都不了解,我觉得是不合理的。所以我就是希望通过“有话植说”栏目让更多的人了解他们的背后的故事。

昆明信息港:您作为互联网创作者,凭借植物科普“破圈”,能不能请您分享一些选题、粉丝运维等方面的账号运维经验?

植物眼:首先的话,比较幸运就是在云南做这个账号。因为云南是植物王国、生物王国、矿物王国,是物种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在中国,云南都算是一个物种丰富的宝库,老一辈的科学家不断扎根边疆,他们来到云南扎根,作为故事的一部分,他们的精神都是值得我去挖掘的,他们这些人作为云南故事的一部分,成就了我选题的基础。其次做运维,要做一个垂直领域的博主,得选一个特定的领域,比如对溜冰感兴趣就可以做溜冰的领域,比如对买菜感兴趣就做买菜的内容,主要是要选取一个你喜欢的、感兴趣的点。而在选题和找兴趣点中有一个很大的忌讳,不能以自己的喜恶出发,一些科普的人很容易掉入知识的陷阱,你学到一点知识之后,很容易忘记没有学到这个知识点之前的样子。就比如说有网友会问一个问题,我就会以我自己目前的知识来揣测,说“你这个也算一个问题吗?为什么会问这么简单的问题”。有时候就是会理解不了,科普的角度就会很狭隘,所以在选题的时候切忌以自己的角度想当然的觉得网友已经知道了这个知识点。

最后,学术高深的老师不一定就是好老师,有的人可能知识很渊博,但是他可能讲得让普通人听不明白,所以,做博主还是得用大家都能接受的语言把比较难懂的内容讲出来,这个才是应该做的方向,要站在受众的角度去选题,要找他们关心的,而不是自己关注的。

昆明信息港:作为长期在云南从事植物研究的学者,能不能推荐一些植物园里观赏植物的好去处?

植物眼:首先,小区里的植物就是非常值得去观赏的,可以看一下小区里的植物,每一个季节都可以看到植物不同的形态,在小区里就可以做很多观察,如果小区的植物你都认识了,有基础了,想要认识更多的植物,那么植物园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到植物园的话,就要重点推荐扶荔宫,扶荔宫是一个温室,也是COP15期间,一个重要的室外场馆。扶荔宫的取自西汉时期的一个典故,汉武帝时期,他将各地的奇花异草收集起来,然后建了一个植物园,是历史上有文字记载以来的第一个植物园,我们建的温室也就沿袭了这个“扶荔宫”的名字。扶荔宫分成五个部分,它的主体温室又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高温高湿区和高温低湿区,分别模拟了热带雨林和热带沙漠的景观。除此之外,还有食虫植物馆以及种子库等非常值得参观的地方。现在,所里会组织一些研学活动,研学活动也可以看到一些平常看不到的内容,其中一个,我们的花卉中心,花卉工厂就有很多在野外濒临灭绝的花卉,我们的研究人员坚持人工杂交,让植物焕发新的生机,到了这个地方就可以看到植物的多样性,扶荔宫还有很多值得仔细欣赏的地方,也非常推荐各位网友可以到扶荔宫看看。

点击下方链接进入“植物眼”的空间

https://www.clzg.cn/user/356693.html

一起长知识~~

编辑:孙红亮    责任编辑:徐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