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一萍组织鸟类保护宣讲活动
赵泽恒拍摄的斑翅凤头鹃
赵金飞拍摄的小普陀
近日,大理洱海迎来最佳观鸟季,成群的候鸟和湿地美景相映成趣。
良好的栖息环境让大理成为鸟类天堂,
大理的“追鸟人”“护鸟人”“守鸟人”和“洱海精灵”们也迎来一年一度跨越山海的浪漫之约。
追鸟人赵泽恒
“要想见好鸟,必须要勤跑”
2018年,赵泽恒看到朋友拍的鸟类照片激动不已,从此与鸟类摄影结缘,走上观鸟、拍鸟之路,成为一名“追鸟人”。2019年7月19日,赵泽恒在洱海月湿地公园发现了罕见的斑翅凤头鹃,留下了该鸟在中国的首次影像记录。消息传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等地的鸟友纷至沓来,洱海月湿地公园“长枪短炮”成群,场面十分壮观。
“鸟类摄影是艰苦的工作,找到它们并将其拍摄记录下来,不仅需要摄影师掌握摄影技巧,对摄影师的体力也是严峻的考验。”赵泽恒说。鸟友圈里流传一句话:“要想见好鸟,必须要勤跑。”为了赶在鸟类最活跃的时间到达拍摄地,赵泽恒经常半夜出发,或到拍摄点附近住宿。
几年下来,赵泽恒对大理的鸟类有了更多的认识。每年4月,鸟类春季回迁,洱海月湿地公园、团山公园等是它们最喜欢落脚的地方;8月中旬至9月中旬,大量小型候鸟迁徙而来,光鸻鹬就有上千只,在农田里、池塘里觅食,场面十分壮观;10月,大量猛禽赶来,它们的必经之路是者摩山,全国的“追鸟人”喜欢来此守候;11月至次年4月,是观水鸟的季节,大理洱海、剑川剑湖、鹤庆草海、西湖、东湖、茈碧湖等湖泊有大量水鸟栖息过冬,黑鹳、彩鹮、青头潜鸭等珍稀鸟类每年都在大理现身。近些年,难得一见的大鵟、深色型的白头鹞、棕尾鵟等猛禽也来了。
在追鸟的路上,赵泽恒结识了许多好友,有从事鸟类研究的专家、有鸟类保护的志愿者。他说:“所有鸟类爱好者都有一个共同愿望,希望加强鸟类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护鸟人薛一萍
一只喜山鵟让她走上鸟类保护之路
2017年3月10日,大理本地观鸟爱好者及专家自发成立了“野性大理观鸟会”。2018年12月,为进一步规范运作,经业务主管部门——大理州林业局的同意,向大理州民政局申请注册成立民办非企业的公益组织——“大理白族自治州守护者观鸟及鸟类保护中心”,简称“大理观鸟中心”。该中心旨在通过普及推广大理及周边地区的观鸟活动,提高公众爱鸟护鸟意识,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及国内外鸟类保护组织的交流及合作,共同保护野生鸟类及其生境。
薛一萍是大理观鸟中心负责人,负责组织志愿者团体宣传鸟类保护知识、劝阻伤害鸟类行为。
薛一萍与鸟结缘是因为一只喜山鵟。2001年,薛一萍的朋友送来一只来源不明的喜山鵟,她检查后发现,这只猛禽身体健康,具备飞行能力,于是在自家院子里将其放生。几年后的一天,她惊喜地发现,它出现在院子里,“那时候才意识到,其实,它每年都回来,有时在房顶上盘旋,有时也落在院子的树上,只是我忽略了它,于是我便对鸟类产生了特别的兴趣。”薛一萍说,喜山鵟每年10月至11月期间飞回来,到第二年4月至5月份离开,飞往喜马拉雅山脉方向。
每年春夏是鸟类的繁殖季,薛一萍会组织大理观鸟中心的志愿者们做好宣传引导,保护好鸟窝;在鸟类经常出现的地方巡视,制止伤害鸟类的行为;薛一萍还组织义工团队印刷宣传册,挨家挨户派送给村民;组织观鸟进校园活动;举办鸟类摄影展;观测统计鸟种及数量提供给科研需要;组织公众观鸟活动,让市民和游客了解鸟类、保护鸟类。
特别是每年9月25日至10月10日期间,大量候鸟迁徙过境大理,翻越者摩山。以前,有非法捕猎者在山口挂网偷猎。薛一萍和志愿者们协助森林公安蹲点制止非法盗猎者,2017年破除了几十张网,今年一张网都没有发现,为候鸟迁徙打造了一个安全通道。
守鸟人赵金飞
从“喂鸥者”变成“守鸥者”
“海鸥真的太可爱啦,我们每年都在这个季节带着孩子来洱海看它们,就像是约好了来见朋友一样。”大理小普陀景区,游客张女士说。她们一家惬意地晒着太阳,和海鸥合影。
放眼望去,小普陀岛周围,如白色浪花般的海鸥时而随风摇曳,时而腾空而起。这些肆意自在的精灵翻飞在苍洱之间,令大理海印村村民赵金飞打心眼里感到欣喜和自豪。他每年翘首以盼这一刻到来,觉得自己有责任守护家乡美好的景象。
今年是赵金飞守护海鸥的第5个年头,赵金飞由一名“喂鸥者”变成“守鸥者”。“看到游客那么喜爱海鸥,心里有说不出来的高兴,大家会带许多食物来投喂海鸥,其实,海鸥是不能随意投喂的。”赵金飞说:“因为从小打鱼的缘故,我和洱海上的这群精灵很亲近,它们不远万里来到洱海,像是老朋友来做客一样。作为‘东道主’,我们有责任守护好它们。”赵金飞介绍,向海鸥随意投食会改变野生动物的自然习性,不利于野生动物种群生存和繁衍,同时海鸥长途迁徙,有携带致病菌和微生物的可能,与人的亲密接触存在传播疾病的潜在风险。“另一方面,向海鸥随意投食,一些食物残渣落入水中,也加重了污染。”本着这样的理念,赵金飞经常行走在洱海边,劝阻游客投喂海鸥。
观鸟指南
近年来,大理洱海保护治理成效显著,全州湿地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效果也日益显现,来此过冬的候鸟种类和数量持续增加。洱海流域记录有黑鹳、彩鹮、黑脸琵鹭等数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物种;紫水鸡、灰鹤、白琵鹭、鸳鸯、黑翅鸢等38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据不完全统计,洱海流域内共记录鹈形目、鹳形目等水鸟97种,仅分布于大理市的有15种,如长尾鸭、青头潜鸭、鹊鸭、斑头秋沙鸭、西伯利亚银鸥、灰翅浮鸥等鸟类仅在洱海中出现。
今年,海鸥如期而至,12月中旬至12月底,是大理最佳观鸥季。细心的游客会发现,在大量的红嘴鸥中,还有一些比较少见的海鸥出现在洱海上。洱海月湿地公园、海心亭、马久邑村、小普陀等地都是非常好的观鸥地点。大理冬日,阳光正好,带上亲朋好友,来赴一场浪漫的海上精灵之约吧。
尊重鸟类习性,与野生鸟类保持距离,不人为干扰鸟类的生活、不破坏鸟类的栖息地、不随意投喂食物。
自觉规范野生鸟类观赏和野生鸟类摄影行为,顺应鸟类活动节律,提升对野生鸟类的保护意识,做到绿色出行、文明观鸟、生态摄影。(记者刘文波 杨茜 通讯员李玲 文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