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信息港讯 记者张琪蕊 毕勇 昆明每一次“出圈”的背后,都离不开一群优秀的内容创作者,他们用镜头、用画笔、用歌声、用舞蹈,用一切可以展现美好春城的形式,让更多人看见这座充满生机的城市。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插画师胡林悦的色彩世界,感受不一样的昆明。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重庆人,胡林悦定居昆明后最大感受就是:蓝天白云!但除此之外,胡林悦发现了云南是一个人文、自然和少数民族资源都特别丰富的地方,而昆明集这些特色于一身,又有属于自己独特的一面,有无数的“宝藏”等待着我们去挖掘。于是,胡林悦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开始了对这座城市的记录。
“关于一座城市的想象有许多种,而建筑与街景是其中最为具象的。昆明这方土地滋养着我们,但我们共同身处其中,却鲜有心思为某个建筑或街景驻足观赏,它们不仅有因为一方独特文化而造就的独有构筑形式,更在砖与石的外壳下承载着关于这个地方的文化与人们的故事。让更多本地人看看昆明,让更多外地人看见昆明。”是胡林悦开启《昆明画报》这个手绘计划的初衷。
△昆明画报第1期:文林街街边独栋小楼,它不是文林街最好看的建筑,在整个文林街和文化巷承载了我们许多人的故事与记忆。
△昆明画报第2期:尚义街社区咖啡小店,当我坐在咖啡店里,旁边社区里的小朋友跑进来躲猫猫,这就是城市最需要的那一点点暖暖的“社区感”。
△昆明画报第4期:昆明871文创园里,以旧厂房改造而来的艺术工作室,是非常棒的城市改造与保留的结合案例。
△昆明画报第5期:昆明代表性的独立书店“大象书店”,这里不仅有书籍,更有每年数百场文化艺术活动在此发生,它值得这座城市的人记住它并走进它。
△昆明画报第8期:昆明抗战胜利堂的对月酒杯楼,它是昆明近现代民自我争取的一次胜利,至今这对酒杯楼依然还在为昆明的每一天干杯。炮火虽然已经远去,但那些光辉岁月值得昆明人和全国人民记得,翻新了,但过去的历史我们记忆犹新。
△昆明画报第9期:昆明晓东街,在上世纪30、40年代晓东街胜似上海滩的繁华,不仅有当时远东地区最好的电影院之一“南屏电影院”,还有百乐门歌舞厅、白云咖啡、华达咖啡,还有很“精贵”的钢笔店、照相馆和茶室,当然还有很多好吃的。在之后的八十多年,它都一直影响和带动了旁边的祥云街、三市街和现在的南屏街。
△昆明画报第10期:昆明陆军讲武堂。这里为祖国培育了无数将帅之才,朱德、叶剑英都从这道大门走向保家卫国的革命道路,朱德曾盛赞它为中国的“革命熔炉”。
△昆明画报第11期:昆明(火车)北站,这里最早是“云南府车站”,是滇越铁路的起点,也鲜有人知这里其实还是中国第一辆投入商用的客运动车“春城号”的起点站,祖国的第一辆动车在春城开往春天。
△昆明画报第12期:滇池海岸的后花园,王府井奥莱小镇。城市在不断更迭,但许多事物都随着时光被带走,而王府井选择了把最具有昆明代表性的传统建筑:东寺塔、近日楼城楼、讲武堂,以及昆明曾经最具代表性的“八面风(现在昆明老街福林堂那种建筑形式)”建筑,都复刻到一个结合了江南园林和现代风格的街区当中,我认为这是一种担当和突破,让我们有机会在生活中再见往日的昆明。
绘画的过程中,胡林悦基于建筑或街道本身进行观察,力求再现它们原有的模样,但许多建筑和街道只能看到外立面,空间里发生过的故事和过去的历史就需要他进行再创作,尽可能的以简单、直观和精炼的视觉元素呈现在人们眼前,对昆明有另外一种认知。胡林悦希望大家能在工作和生活之余走进这座城市,融入它、感受它,去发现它不一样的地方以及独特的人文和美好。
《昆明画报》涵盖了云南陆军讲武堂历史博物馆、抗战胜利堂、晓东街、文林街等人们熟知的景点,也有像昆明871文创园、大象书店、社区咖啡店这样的城市空间,“老昆明”和“新昆明”的融合,让人们开始重新认识这座城市。
“我会在春城,继续画昆明。让人们知道,昆明,不只是春城。”胡林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