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云南 正文
楚雄州将抢救性发掘恐龙化石 9个恐龙化石点8个属于早侏罗世
昆明信息港    12-29 08:40:54

1

发掘现场。

2

世界恐龙谷恐龙遗址馆。

  “我们把这3条恐龙标记为A、B、C。A目前保存着从背脊到颈椎这一段,有4米长,尾椎应该还有3米多,再加上头部有40厘米,这条恐龙基本有8米长,它的肋骨还有腹肋保存得比较好。B稍微小一点,大概有5米长。C的长度在4米左右。这3条恐龙除了头骨,其余部分基本保存完整。”12月28日,禄丰市恐龙化石保护研究中心负责人王涛在禄丰市恐龙山镇恐龙化石挖掘现场介绍。

  当日,记者从禄丰世界恐龙谷召开的2022年云南省楚雄州三县(市)恐龙化石抢救性发掘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云南省楚雄州禄丰市、武定县和双柏县相继发现了恐龙化石,目前,三县(市)开始进行恐龙化石抢救性发掘工作。

  恐龙化石点抢救性发掘迫在眉睫

  2020年底,武定县万德镇发现恐龙化石出露2处。今年6月,禄丰市恐龙山镇发现恐龙化石出露1处,光伏项目前期踏勘过程中在双柏县大庄、大麦地和安龙堡3个乡(镇)发现了恐龙化石出露6处。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专家和我省古生物化石保护委员会专家现场确认,三县(市)发现的化石均为恐龙化石。

  此次发现的恐龙化石多数位于斜坡上,整体埋藏较浅,骨骼形状清晰可辨,因周边土层风化严重,加之雨水冲刷等自然现象,已造成部分化石暴露于地表。实施抢救性发掘,切实保护好这些国家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资源迫在眉睫。

  此次即将发掘的恐龙化石点共9个,其中禄丰市1个、武定县2个、双柏县6个。

  专家对目前出露的部分恐龙化石初步分析,除双柏县的恐龙化石属于侏罗纪中晚期外,其余8个点的化石均属于早侏罗世。其中,根据武定县万德镇发现的化石推断,当地恐龙生存时代是侏罗纪最早期,比禄丰盆地以禄丰龙为代表的恐龙动物群还要早,有可能成为目前我国发现的最早的恐龙骨骼化石地点。禄丰市待发掘的恐龙点位于川街盆地,初步判断新发现的恐龙个体较大,将为该地恐龙与禄丰盆地恐龙对比研究提供科学依据,也将进一步推进禄丰恐龙多样性、分布及演化的深入研究。双柏县大庄镇发现的化石,初步分析属中—晚侏罗世,有可能成为该地首次发现这一时期的恐龙。

  这一系列的初步发现已向人们揭开了此次恐龙化石抢救性发掘神秘面纱的一角。随着发掘工作的深入,更多更详实的发现、研究、推演、还原将勾勒出我省早侏罗世恐龙化石更为全面的存在现状,为研究生命起源和演化提供富有价值的科学依据。

  发掘时间至明年8月左右

  《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第十一条规定:“在国家级古生物化石自然保护区内发掘古生物化石,或者在其他区域发掘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的,应当向国务院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取得批准。”《国家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名录》明确,恐龙化石属于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此次恐龙化石抢救性发掘工作,在自然资源部的大力支持下,于12月12日获得了自然资源部同意发掘批复。

  此外,根据《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第十一条规定:“申请发掘古生物化石的单位应当符合的条件之一是有3名以上拥有古生物专业或者相关专业技术职称,并有3年以上古生物化石发掘经历的技术人员,其中至少有1名技术人员具有古生物专业高级职称并作为发掘活动的领队。”因此,楚雄州三县(市)的恐龙化石发掘工作都是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负责,参与专家学者众多,发掘团队领队尤海鲁是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

  据介绍,楚雄州三县(市)恐龙化石发掘工作计划是先从禄丰市恐龙山镇开展,接着是武定县万德镇,最后是双柏县。双柏县发现的恐龙化石点较多,需要的时间也比较长,3个地方发掘时间会到明年8月份左右。

  发掘前,需要做足充分的准备工作,如,到现场踏勘,确认化石埋藏层位,评估发掘风险、制订具体发掘方案,搭建发掘操作平台等,同时确认化石数量、完整度及埋藏位置,确定发掘顺序,在化石暴露后对化石进行防风化、防缺损处理,在现场绘制化石素描图,留存第一手研究资料。目前,针对三个地方的实际情况,已陆续开展了部分工作,为下一步发掘做好准备。在发掘过程中,发掘团队会将化石进行固定和打包,将化石包完整无缺地运送至化石发掘审批批准存放的场所——禄丰恐龙化石科普展示教育基地仓库内保存,留待开展修复、研究、装架等工作。

  “目前,恐龙化石修理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一般较大的化石,在肉眼下用风笔即可高效率完成;对较小的和较重要的恐龙化石部位,如头骨的修理,可以在显微镜下进行,同时还会应用高精度CT扫描等技术进行数字化重建。在研究过程中,比较重要的是进行骨骼形态学研究,重点是发现新的形态学特征,对比研究新标本与其他相关标本的异同,可以发现是否有新属种。对于完整度较好的化石,可以装架进行科普展示,就是大家在博物馆见到的完整的恐龙化石了。”尤海鲁说。

  我省古生物化石保护成效显著

  云南省古生物化石资源丰富,各个地史时期的重要古生物化石群皆有分布。根据2020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古生物化石类群分类原则,分类至三级共27类,目前资料证实我省古生物化石涵盖了26类;据初步统计,我省古生物化石有1303属2449种。

  从1938年在禄丰沙湾地区发现我国第一具完整的恐龙骨骼化石到现在,楚雄州已经出土了410多具恐龙个体化石,其中较完好的有70余具,并发现了大量的恐龙足印化石,尤其是早侏罗世的恐龙,现在已知有14种,占全国早侏罗世恐龙的64%,也是世界上同期保存最好的两个地点之一(另一地点为南非)。

  丰富的古生物化石资源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表现。一直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古生物化石保护,不断健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有关组织机构保障力度,较好地实现了古生物化石的严格保护和永续利用,成为助力云南省建设中国最美丽省份的有效力量。(昆明日报 记者朱景芳)


编辑:上官艳君    责任编辑:曹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