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云南 正文
建水紫陶有了“身份证”!扫一扫便知其“身世”
红河发布    01-06 15:33:15

走进建水紫陶里参展中心,各类紫陶作品琳琅满目,每个作品旁有一张卡片,卡片上有一个二维码,记者用手机扫描紫陶作品《论贤图》水墨笔筒的二维码后,作品的规格、生产时间及作者等详细信息便显示了出来。

1

记者展示扫描紫陶作品《论贤图》水墨笔筒的二维码后,作品的规格、生产时间及作者等详细信息便显示了出来

2021年,建水县委、县政府启动“数字紫陶”区块链综合应用项目,中国移动云南公司红河分公司承建该项目,运用“数字紫陶”扫码溯源技术,为每件紫陶产品配备专属加密芯片和专属ID,让建水紫陶有了“身份证”。

尚文松是建水紫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管理委员会紫陶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他介绍:“我们在‘一件作品一码’标识化工程中,运用‘数字紫陶’扫码溯源技术,实现对产品的跟踪、识别与认定,支持产品的全程溯源。同时,联合中国移动打造了区块链溯源平台,通过区块链保证溯源信息不可篡改,让每件紫陶产品拥有了唯一的区块链‘数字身份证’。”

2

建水紫陶的“身份证”

据悉,区块链是一种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简单来说,就是数据一旦上链了就不可更改,而且在网络上的无数个节点进行了备份。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特征,具有不可篡改性和开放性等特点。

“一直以来,知识产权保护是困扰我们的一个难题。2021年,联合中国移动开发建设了建水紫陶区块链溯源系统,初步实现建水紫陶可认证、可追溯,倒逼企业建立健全诚信体系,提升建水紫陶产业整体形象,推动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尚文松说。

随着中国移动“数字紫陶”区块链综合应用项目的不断推进,目前,建水县已完成全县369家商户、576位艺术家、16524件作品、近24万张作品照片和153万余条作品信息资料产业数据采集整理和建水紫陶地理标志溯源码发放工作。

3

建水紫陶

建水县以紫陶文化为基础,加快推进文旅融合,通过整合资源、吸收人才、提升品质等措施,促进紫陶产业创新、多元发展。未来,“数字紫陶”将运用到更多文化宣传工作中,在推动建水紫陶产业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更好地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助力非遗文创产业实现经济发展与文化建设双丰收。(记者:李梓毓 文/图)

编辑:上官艳君    责任编辑:昝娟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