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信息港讯 记者昝娟娟 春节期间,一起来感受艺术的熏陶!在新春佳节来临之际,云南美术馆特别推出“彩云之春——云南美术馆首届小幅美术作品展”,展览展出200余件作品,自1月19日展出至2月19日。
罗江#《癸卯大吉》#中国画#50cm×35cm
本次展览共征集到中国画、油画、版画及水彩(粉)画作品1800余件,经过云南美术馆艺术委员会专家的评选,共展出作品200余件。展览旨在通过小幅作品与高大宽敞的展览空间之间的对话及碰撞,探索更多的展陈创新的可能性,并在癸卯新春给各位观众带来艺术的享受。
李平#《开门见山·癸卯吉祥》#中国画#45cm×45cm
据了解, 小型作品的身影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一直屡见不鲜——公元前6世纪,在希腊科林斯的皮萨,人们在小型的薄木板上利用矿物颜料来表现与精灵崇拜有关的宗教场景;公元前1世纪至3世纪中叶,在埃及,上流社会的木乃伊脸部通常覆盖有写实风格的小型木板肖像画;中世纪,欧洲的泥金装饰手抄本以精美的微型画为装饰,这种微型画创作传统及技法又催生了于16世纪开始流行的微缩肖像画;12世纪,在中国,自唐代兴起的小景画于南宋达到极盛,清幽雅致、格物精微的宋代小品画在中国绘画史上留下了璀璨的一笔;17世纪中叶,反映百姓需求并表现当时风俗的日本浮世绘木版画开始风靡,并于19世纪后半期在欧洲美术界掀起了日本主义的热潮……在不同时代的不同文明中,兼具实用价值与观赏价值的小型作品不胜枚举,已然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及美学享受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
戴雪生#《年年有余》#版画#40cm×30cm
自20世纪40年代晚期开始,大型艺术作品的创作及展示似乎已经成为艺术界的主流。然而,正如海德格尔在《艺术作品的本源》中所言,“艺术作品远不只是物因素”——作品的艺术价值并不仅由其尺幅决定。小型作品亦可致广大而尽精微,方寸之间见天地,给观者带来不亚于大型作品的视觉与情感冲击力。
朱锐#《待到山花烂漫时》#版画#40.5cm×49cm
美术史上曾出现过不少具有重要价值的小幅作品。人们一谈起小幅作品,首先想到的是尺寸小巧、小中见大、小中见情、小中见趣味、小中见格局的精品意识。小幅作品有别于大尺幅的宏大叙事,往往更接近艺术家最本真的思考,使创作者保持放松的创作状态。
本次展览不仅是对云南美术馆既往已圆满完成十二届的新春扇面展的传统的延续,也是在对作品种类及征稿范围进行拓展之后的新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