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布了《昆明市农业现代化三年实施方案(2022—2024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根据《实施方案》,昆明将聚焦粮食、花卉、蔬菜(含食用菌)、林果、咖啡精深加工等重点产业,全面延伸产业链、价值链、利益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到2024年,重点产业全产业链产值由2021年的1866亿元增加到2000亿元。
《实施方案》明确,将打造具有“精品化、规模化、特色化”内涵的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三区”发展布局。其中,在滇池流域绿色农业示范区,拓展农业科技创新、农业景观与休闲农业融合;在环主城高效现代农业区,重点发展优质高产粮食、烤烟、蔬菜(含食用菌)、花卉等优势产业;在北部山地特色生态农业区,发展山地牧业、肉类精深加工和蔬菜、中药材、水果种植加工。
一二三产业齐发力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实施方案》提出,要合理调配灌溉用水,稳妥推进耕地轮作休耕,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地膜回收利用、秸秆综合利用、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大力实施耕地土壤改良和污染防治。加快水肥一体化、喷滴灌等现代设施推广应用,实施花卉水肥一体化基质栽培生产设施提升改造及农田尾水循环利用工程。
开发伴手礼、小包装净菜、休闲食品等新产品,建设中药饮片、颗粒等产品生产线;推动坚果初加工机械一体化示范生产和核桃油加工生产线。促进“云菌”国际交易市场、“中药材”国际交易中心、肉牛国际交易中心等建设,打造农产品物流骨干网络和冷链物流体系;大力发展航空经济、高铁经济,积构建陆地和空中立体化运输走廊。发展会展经济、农村电子商务;扶持供销、邮政、快递企业等服务网点向农村延伸。
着力培育保护地理标志农产品,不断增强“世界春城花都”和“中国健康之城”的美誉度和影响力;创响一批“土字号”、“乡字号”特色产品品牌。打造一批相对集中、业态丰富、功能完善的乡村旅游集群片区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乡村旅游园区。重点围绕花卉、咖啡产业,推动产业优势要素在空间范围内不断聚集。
全面延伸产业链 做大做强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
《实施方案》指出,要加大对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的政策倾斜力度;支持公益性服务机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电商、物流、商贸、金融等企业合作。到2024年,带动农户成员数25万个以上;确保龙头企业总产值达900亿元,销售收入达1500亿元;产业化经营带动农户面达80%以上。
开展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培育一批“滇系”特色新品种,力争花卉、蔬菜主栽品种自给率分别达到15%、20%。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为平台,加快国家级现代种业(昆明)产业园建设。同时,培养一批高层次科技人才和科技创新团队,构建覆盖全市的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科技孵化创新示范园体系。
推动磨憨铁路口岸海关指定监管场地建设,实现省内外与“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农业要素和产品有效流通。配套冷链物流中心,大力发展跨境电商交易。推动磨憨—磨丁合作区建设现代化农业合作园区,完善跨境农业合作协调机制。到2024年,力争农产品交易额达900亿元,农产品进出口总额达48亿元,鲜花外销占比达90%以上。(昆明信息港 记者王奕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