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原创 正文
【昆港时评】用心用情提升乡村教育质量,筑牢乡村振兴基石
昆明信息港    02-15 22:53:06

“党的二十大报告为高质量发展乡村教育事业、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自2018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以来,昭通市鲁甸县文屏镇中心小学校长甄兰芳一直关注乡村教育发展,她提出的多项建议得到国家有关部委的高度重视,有关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保障经费的建议得到很好落实。

甄兰芳用实际行动践行“人大代表为人民”的誓言,从她多年来提交的一份份意见、建议,字里行间看到了她对乡村学校普遍性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的关注,看到了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对乡村教育事业发展的高度责任感,看到了一名基层人大代表不负人民重托的使命和担当。“硬件基础设施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是提升乡村教育质量的关键。”甄兰芳介绍:5年来,文屏镇11所学校中有7所新建或扩建了教学楼,办学质量持续提升。特别是地处城乡接合部的文屏镇中心小学,办学规模扩大了近一倍,在校生人数从5年前的378人增加到了721人。2022年,文屏镇中心小学被纳入昭通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学校试点创建计划。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节点,乡村教育“扶志”和“扶智”作用越来越凸显。乡村地区好教师较为稀缺,加强乡村地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显得尤为迫切。提升乡村教育质量,教师是关键。乡村教师迫切需要与更多同行加强交流,通过更多、更规范的平台学习专业技能,提升获得感和幸福感。树立乡村教育与城市教育“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理念,打造乡村教师与城市教师交流平台,为每个乡村学校配备一定数量的联络员,定点帮扶,开展讲座、宣讲等活动,就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等沟通交流、相互学习,让更多优秀教师扎根乡村教育一线。

建议乡村教育多重视学生群体的发展,坚持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多举力乡村展览、知识讲座、兴趣培训班、学习大讲堂等满足个体差异;建设乡村少年活动中心,为学生提供心理辅导、艺术辅导等帮助与服务;乡村教育是嵌于乡村文化、农民权益、社会治理等多个领域之内的焦点问题,应整体提升乡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吸引社会力量关注与帮扶乡村教育,改善乡村学校办学质量。教育部门与相关部门要加强携手,齐抓共建投入到乡村教育的资源整合与优化之中。发挥基层党组织对教育支持的积极作用,聘请专家学者进行以乡村教育为主题的培训,增强基层干部为乡村教育服务的意识和能力。

建议努力营造人才振兴促教育、教育促乡村振兴的良好氛围。乡村学校应重视对学生的文化供给,扩充学生知识储备,开阔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将乡村文化的可贵因素融入学校文化建设之中,让文化软实力成为乡村教育发展的硬支撑。乡村文化蕴含着深厚的乡土情意、乡土思维,可开设专门的文化课,设定丰富多样的授课内容,让乡村文化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滋养,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同时,树立富有特色的乡村精神旗帜,如“张桂梅”等老师的可贵精神,为学生形成乡村振兴的精神坐标;同时,乡村教育要善于运用网络技术,可通过网络将同年级的城市学校学生与乡村学校学生联结起来,定期让城乡学生开展线上交流学习,增进了解、拉近距离,让孩子们在同一片蓝天下茁壮成长。

教育,是乡村的重要支撑,教育兴,则人才兴,提升乡村教育质量,需要用心用情,找准乡村教育的发力点,促进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为乡村振兴筑牢发展基石。(昆明信息港评论员 陈秋月)

编辑:周硕    责任编辑:徐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