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云南 正文
“椿”意渐浓 玉溪洛河2100亩“跨喜香椿”进入采收期
春城晚报—开屏新闻    02-16 10:28:38

一到春天,“山茅野菜”便成了云南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食。眼下,玉溪市红塔区洛河乡跨喜村2100亩的香椿已进入采收期,香椿地里,村民们正忙着采收,趁行情好给香椿卖个好价钱。

为摘香椿,练就一身爬树的本领

跨喜村地处深山,这里的红油香椿种植历史悠久,加上高海拔、温差大等地理和气候条件,这里产出的香椿色泽红亮、椿味浓郁。

2月15日,跨喜村村民普长和与妻子起了个大早,天刚蒙蒙亮,他们便带着工具,走了20多分钟的山路,来到了山里采摘香椿。

微信图片_202302151709243.jpg

普长和说,1975年开始,他家便已经在种植香椿了,但那时栽了不到2亩。因跨喜村独特的气候,这里的香椿品质比较好,买的人越来越多,他家的香椿种植面积也逐渐扩大,现在已经种到了12亩。

微信图片_2023021517092415.jpg

香椿树干较高,被称作“最难采摘的野菜”,为了采摘香椿,一把弯刀和长约4米的竹竿组成的“椿刀”,成了普长和采香椿的工具,弯刀轻轻一勾、一拉,肥嫩的香椿如鸡毛毽一般应声落地。但一些高大树干上的香椿,“椿刀”仍旧采不到,为此,普长和还练就了一身爬树的本领。今年70岁的他攀爬椿树采摘香椿依旧是身手矫健。

批发价格高位回落,吃“便宜”再等等

“这段时间的香椿还比较少,一早上两个人都只能摘10-15公斤,再过段时间,冒的芽多了,一个人就可以采20多公斤。” 普长和说,往年的香椿都是2月份开始采,一直持续到4月底,今年天气干燥,去年底椿树就冒出了第一茬椿芽,他和妻子每隔两三天,就会到山地里采收一次。

微信图片_2023021517092418.jpg

香椿一冒头,“嗅”到商机的客商们便纷纷来到跨喜村收购香椿,罗辉宏便是其中的一位。2月15日上午8点,罗辉宏同往日一样,准时来到跨喜村,等待着收购村民新鲜采摘的香椿。

罗辉宏说,今年的香椿上市比较早,他从去年11月底,便到跨喜村收购香椿。他说,香椿的价格随时都在变化。刚上市那会儿,每公斤的收购价格在30元左右,后来价格就慢慢上涨,这一季香椿的最高收购价达到了每公斤180元。

微信图片_202302151709249.jpg

“前天和大前天的收购价在每公斤170元,昨天就降到了120元,今天每公斤就只能卖到100元了。” 罗辉宏说,去年收购香椿的最高价达到了每公斤220元,但100元以上的价格只持续了3天。今年100元以上的价格已经维持了十多天了,按照往年的经验,随着香椿上市的数量增加,价格估计还会继续下降。

种植香椿2100亩,打造“跨喜香椿”品牌

跨喜村委会地处红塔区洛河乡南面,海拔1865米,这里山清水秀,土地大多是坡地,香椿种在山地里,容易管理。2017年,香椿在跨喜村实现了规模化种植。

微信图片_2023021517092420.jpg

为了打造好“跨喜香椿”品牌,2021年,跨喜村委会和红塔区彝姆吉农业专业合作社共同新建了一座120立方米的冷库,用于冷链物流;2022年,双方合作销售可微信扫码识别的“跨喜香椿”优质鲜椿51吨,产值108万元。截至2022年,跨喜村共有364户农户种植香椿,种植面积达2100亩,产值达到了430万元。

微信图片_2023021517092421.jpg

“跨喜香椿品质好,主要销往上海、青岛等大城市。香椿种植产业可以有效利用低效率的坡地和荒地。” 洛河乡跨喜村委会副主任柏如燕说,下一步,他们将继续提升香椿品质,打造好“跨喜香椿”品牌,壮大香椿产业,让老百姓增收致富。(春城晚报—开屏新闻 记者李春丽 杨茜)

编辑:毛文蕾    责任编辑:曹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