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搭上电商快车后,我家的荷包豆销路是越来越好了,这样的经济收入以前想都不敢想!”说这话的是南华县先锋合作社负责人彭正周。随着他种植的荷包豆借助电商平台乘“云”走向全国,远销各地,彭正周摇身变成了南华县名副其实的“电商达人”,钱袋子是越来越鼓了。
近年来,南华县围绕食用菌、高原绿色食品等主导产业,把电子商务作为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的动力之源,以优化产业结构和促进就业创业为切入点,加速电子商务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让特色农产品出村进城,让农村群众通过种植、加工、销售、物流等在家门口就业促增收。
新建的电商中心
建平台,破除农村电商物流“发展茧”。在距离南华县城180多公里的兔街镇,种茶历史悠久,辖区内百年以上的古树茶多达4000余株,这里生产的茶叶茶色泽翠绿,泡好后茶水清纯明亮,茶香浓郁持久……然而,由于地处偏远,如此好茶如养在深闺的姑娘,鲜为人知。“现在好了,政府搭建了电商平台,我们小村也有了电商点,我们的茶叶可以通过线上平台销往更远的地方,2022年我们线上销售额达6.3万元。”小村茶厂负责人说。
据了解,南华县瞄准农村电商,先后投入资金4500余万元,建成占地6800余平方米的电子商务产业园和电商广场,形成集商品贸易、平台运营、物流配送、融资支持、人才培训等为一体的电子商务县级运营中心,免费提供办公场所、经营场所和电商企业孵化、创业指导等“一站式”综合服务,吸引电商企业和物流企业入驻县级运营中心;在10个乡镇建成电子商务分中心、128个村(社区)建成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实现城乡电子商务网络全覆盖。
搭网络,破除农村数字经济“信息茧”。南华素有“野生菌王国”“中国野生菌之乡”等美誉,每年野生菌上市的季节,南华野生菌成为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的“宠儿”。近年来随着农村电商网、公路网、信息网的完善,让远在一线城市的市民可以当天品尝到来自南华大山的美味。“南华松茸等新鲜野生菌13小时可达上海、12小时可达深圳。”南华县工信商务局负责人说。
据统计,全县10个乡镇128个村(社区)通公路硬化率达100%、村民小组通公路率达100%、4G网络覆盖达100%,10个乡镇建成冷链仓储设施14个4000立方米,实现冷链物流乡镇全覆盖;建成物流分拨中心1个、物流配送中心1个、乡镇和村级配送站点120个,实现县、乡、村三级物流服务全覆盖。
强产业,破除农村电商“产品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是我们特色农产品破圈出彩的制胜法宝,在下步工作中,我们将着重聚焦产业链条缺项、弱项,扩大传统产业优势、占据新兴产业主动、把握未来产业先机,促进全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南华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说。
食用菌种植基地一角
据统计,2022年全县种植特色果蔬12.5万亩,新增‘三品一标’44个,‘一县一业’野生菌示范县项目持续推进,发展食用菌种植1171亩,以野生菌生产加工为主的规模以上绿色食品制造业实现产值35.93亿元,同比增长12.4%,带动全县3000余户农户以土地流转、就业务工等多种联结实现长效增收。
兴人才,破除农村电商物流“智慧茧”。以农村党员、农业经纪人和群众等重点人群培训为抓手,广泛开展精细化、专业化培训,把有基础、有条件的群众培育成网民、网商,教会群众通过电商渠道能买会卖,破解电商人才匮乏难题。2022年,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累计培训县、乡、村干部及返乡创业青年、小企业主等电子商务从业人员38期6000余人次,孵化小微电商58户,带动就业创业5500余人。
组织直播带货培训
“南华县电子商务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为偏远山区群众增收致富带来了新商机,2022年,全县电商销售收入达3.31亿元,同比增长23%,成为山区群众新的经济增长点”,南华县工信商务科技局主要负责人吕剑锋介绍。(云南楚雄网通讯员 吕玉玲 李华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