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春城志愿行·滇池明珠清”2022-2024 年昆明市“市民河长”聘任仪式举行。
昆明市滇池流域河长制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滇池治理需要久久为功,滇池保护更需要全民参与。希望新一届近百个昆明市“市民河长”团队及个人积极行动、认真“履职”,做滇池保护治理的倡导者、践行者和见证者,带动更多市民主动参与到保护滇池的行动中来,让“市民河长”成为滇池保护志愿服务的特色品牌,共同努力,使滇池成为生态之湖、景观之湖、人文之湖。
活动中,相关部门负责人向“市民河长”代表颁发了聘书,并放流3000余尾鲢鳙鱼鱼苗。活动后,“市民河长”参观了滇池保护治理科普中心。
“市民河长”代表向滇池放流鲢鳙鱼鱼苗。记者杨艳辉摄
近百名新一届“市民河长”正式受聘上岗。他们将积极开展滇池保护志愿服务工作,推动全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为保护滇池贡献智慧和力量。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通过市级相关部门及各县(市)区的不懈努力,截至2022年底,滇池全湖水质已连续5年保持Ⅳ类,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逐渐恢复。目前,滇池及周边植物种类已达303种、鱼类达26种、鸟类达175种,滇池保护治理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极大提升。
为切实提高公众的参与度,积极推进全民共护全民共治,自2019年起,昆明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社会志愿服务工作指挥部牵头在全市范围内发起“春城志愿行·滇池明珠清”昆明“滇池卫士”志愿服务活动。活动开展以来,百个“市民河长”团队巡河1500余次,550支“爱湖志愿服务队”8万余名“滇池卫士”“滇池驴友”开展志愿服务300余场次,逐渐将全民参与的理念贯穿于滇池保护治理的全过程。
“市民河长”是创新性探索河长制全民纳入机制的有益尝试,“市民河长”积极参与滇池治理“查、评、议、宣”已成为社会治理助力滇池保护的有力举措。2019—2021年聘任的百个“市民河长”团队,通过参加“市民河长”专题培训会、工作推进会、通报会等会议及培训,熟悉了滇池保护治理工作情况,增强了“履职”本领;通过日常巡查河道,参与入湖河道“明察暗访”、“深化河长制 保护母亲河”、“网格滇池志愿者 人人参与 人人监督”等滇池保护志愿服务活动,主动担当责任人、宣传员、监督者的角色,带动3000多名志愿者关注“网格滇池志愿者”微信平台,积极反映滇池保护中的各类问题,涌现了一批优秀“市民河长”团队。
为切实助力昆明市深化滇池流域河(湖)长制工作,进一步推进滇池保护志愿服务常态化、品牌化、专业化,根据《昆明市滇池流域“市民河长”管理办法》,昆明市滇池流域河长制于2022年7月发布新一届“市民河长”招募公告。公告发出后,昆明市青年志愿者协会、昆明市伊斯兰教协会、昆明市华坪商会等首批“市民河长”团队和个人积极报名续任,云南苏宁易购销售有限公司、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云南分公司、昆明红十字救援队赈济大队等团队和个人也积极报名担任新一届“市民河长”。
他们将按照就近就便原则,与河道属地建立联系,每月至少开展1次集中巡查,日常不定期开展河道巡查,重点围绕违法排污、侵占河道、滇池面山山体违法取土、挖沙以及盗伐、滥伐林木等行为,开展监督举报,巩固滇池和河道整治成果,同时积极带动身边的亲友参与河道、滇池保护,助力昆明市深化滇池流域河(湖)长制工作,号召全社会参与河湖保护。受聘仪式上,“市民河长”代表向广大市民发出“做关爱滇池的倡导者、推动者、维护者”的倡议,并向滇池放流鲢鳙鱼鱼苗。
“市民有保护滇池、保护河道的责任和义务。我成为‘市民河长’后,在保护‘母亲河’‘母亲湖’方面就有了更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卢艳红是去年新报名的昆明市“市民河长”。她表示,自己将利用业余时间参与滇池保护治理工作,除了巡查河道,还将积极参与对企业、单位排污行为的监督管理,滇池流域河道的治理和管理工作,并以“市民河长”的身份带动沿河居民和亲友共同保护河道、保护滇池。(昆明日报 记者孙潇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