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3·5”学雷锋日
志愿者社区服务。记者黄晓松、李海曦/摄
今年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60年,从一个人到几代人,从一个人到全社会——神州大地上,人们听他的故事、读他的日记,学雷锋、当雷锋已成为广泛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60年来,雷锋精神浸润昆滇大地,滋养了一代又一代春城儿女。在“3·5”学雷锋纪念日,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践行雷锋精神,他们积小善为大善,把学雷锋活动融入日常、化作行动,书写着新时代的雷锋故事!
3月5日,以“传承雷锋精神 争当时代新人”为主题的“3·5”学雷锋纪念日——云南省暨昆明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集中活动在西山区碧鸡广场举行。“党的声音进万家”理论政策宣讲、“绿美行动”主题文明实践活动、法律援助、急救知识培训……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项目引来众多市民关注、学习并体验。活动现场还为云南省学雷锋志愿服务“五个一批”先进典型、云南省第二届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昆明市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获奖代表颁奖。
他们的志愿服务先进事迹有哪些?记者对部分昆明市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获奖代表进行了采访。
居民
用实际行动践行雷锋精神
志愿服务项目成果展示交流活动是当天的重头戏。记者在现场看到,急救知识培训项目附近人头攒动,昆明市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正在为现场群众详细讲解心肺复苏知识并指导他们进行实际操作。“以前都是在网上看心肺复苏步骤,今天第一次实操,收获了专业知识,很有意义。”市民王先生说。“戴头盔 守交规”文明交通志愿服务项目点同样吸引了很多市民,市民纷纷主动了解《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相关知识,同时强化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
“在地自然”志愿服务项目点,套圈换取明信片的玩法十分新颖。据介绍,“在地自然”致力于通过提供基于本地化、生活化的体验活动和共同学习以及相互陪伴的平台,启发青少年和成人对自然的情感和尊重,培养其应对环境问题的洞察力和行动力。“我是附近的居民,之前接触过这个志愿服务项目,今天刚好是学雷锋纪念日,我就来当临时志愿者,引导别人参与志愿服务体验,用实际行动践行雷锋精神。”11岁的罗梓琪小朋友说。
志愿者
服务他人同时丰富自己
做志愿服务,服务了他人也丰富了自己。另外一群收获颇丰的人是志愿者,他们领到奖牌、收获了荣誉,但获奖不是他们的目的,服务他人才是。
“获奖是荣誉也是责任,之前有朋友问我,不给钱你做志愿者图什么,我想我图的是一种人生的价值。”最美志愿者王楠说。
王楠是晋宁区晋城街道的一名普通职工,也是云南省博物馆志愿讲解员。大学时期,她结合自己所学专业,主动到陕西历史博物馆做义务讲解,毕业后回到云南工作,2015年7月,经过培训、考试,正式成为云南省博物馆志愿者队伍中的一员。“做志愿者7年多,我收获了很多,通过对馆内常设展览和滇军抗战展、中国共产党百年成就展等各种专题展览的讲解考试,我学到了很多历史文化知识。为拓展知识面,我利用节假日组织志愿者到省典籍博物馆、讲武堂博物馆等进行研学。在学雷锋做志愿者的过程中,我不仅弘扬了雷锋精神,也找到了人生价值。”王楠说。
志愿组织
带着收获继续做好服务
“获评最美志愿服务社区,是很大的收获,同时也鞭策我们带着这份肯定,继续更好地为辖区居民做好服务。”官渡区金马街道凤凰山社区居委会主任魏立宁说。
作为官渡区四大改革试点社区之一,凤凰山社区在强化社区服务供给能力的同时,组建了“金小马”志愿服务凤凰山社区支队,积极探索引入志愿服务体系,深化拓展志愿服务“网格化”治理和多元协同治理模式,着力破解大型社区治理难题。
最佳志愿服务组织“西山区美丽盛高城乡互助志愿服务队”,自组建以来一直坚持以促进城乡互助为使命,参与组织每个月第二个周六在社区举办的“美丽盛高 城乡互助市集”、探访农友、慰问残疾孤寡老人、为贫困山区孩子募集图书等活动。“随着市集一期期举办,志愿者把目光投向了生态食材加工,他们的生态小吃摊成了市集的一大亮点。”年过七旬的志愿服务队队长高美云说。
“荣获最佳志愿服务项目,我很激动,也感到了沉甸甸的责任。下一步,我们将带着这份鼓励,继续把志愿服务抓实抓细,更加贴合群众需求。”经开区果林社区妇联主席金永静说。 果林社区采取“1+常驻队伍+流动队伍”相结合的巾帼志愿服务模式,把妇女党员、妇联执委、妇女骨干等巾帼力量整合起来,成立“爱心妈妈”“助力成长”“敬老爱老”志愿服务小分队,推进巾帼志愿服务工作全方位嵌入社区基层治理体系,把巾帼关爱行动融入果林社区基层治理各项工作,以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阳光行动为主要抓手,形成了“你点单我摆摊”的果林定制化市集、“助力成长加油站”儿童寒暑期成长训练营、社区“一对一”帮老助幼等多个巾帼志愿服务品牌,用心用情解决社区居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昆明日报 记者朱景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