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情·一家亲”主题海报展、摄影展 本报记者 字剑飞 摄
发布活动现场 本报记者 字剑飞 摄
春和景明,万物勃发。
3月1日,在澜湄合作机制启动7周年之际,由外交部澜沧江—湄公河合作中国秘书处支持指导,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云南省南亚东南亚区域国际传播中心、云南大学、中共丽江市委宣传部主办的“澜湄合作2022年度十大新闻发布活动”在丽江举行。与会各方回顾澜湄合作硕果、建言澜湄合作机遇、展望澜湄合作未来。
添活力富动力具魅力
澜湄合作2022年度十大新闻分别是:元首外交纲举目张,为区域合作发展擘画蓝图;六国高层往来密切,澜湄合作开启新的“金色五年”;深化医疗卫生合作,共同守护健康福祉;互联互通扎实推进,中老铁路效应显现;经贸合作势头强劲,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加速提升;农业合作务实深化,助力区域经济繁荣;绿色澜湄共享红利,水资源合作持续推进;增进民生福祉,共建共享幸福家园;人文交流精彩不断,民心相通共筑桥梁;青年交流活力蓬勃,为澜湄合作贡献年轻力量。这十大新闻见证了务实合作、增进互信、温情动人的澜湄合作。
澜湄合作历经7年,六国始终秉持互利共赢、共谋发展的合作初心,进一步巩固政治互信,携手抗击新冠疫情,全面深化经贸、水资源、农业、减贫、环境保护、互联互通等重点领域合作,为地区发展注入了新的“源头活水”。澜湄合作成为大湄公河次区域最具活力的合作机制之一,中、柬、老、缅、泰、越六国携手打造的区域合作“金色样板”更添活力、更富动力、更具魅力。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总编辑赵珺认为,2022年是澜湄合作下一个“金色五年”的启动之年,是提质增效的关键之年,虽然国际局势动荡、疫情反复,但中国与湄公河国家持续开展多层次的合作,取得丰硕成果,为促进经济复苏和区域繁荣作出积极贡献。地方政府与普通民众齐心协力,媒体、智库、妇女、青年等人文交流频繁,民心相通基础更加坚实。
“澜湄国家典型小流域综合治理示范工程”助力当地农村优化环境和饮水安全,“澜湄大坝健康体检”行动计划提升湄公河国家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水平;农业经贸合作逆势增长,第二届澜湄水果节增进彼此了解、加深彼此合作;澜湄绿色低碳与可持续基础设施知识共享平台发出区域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声音,探索碳中和国际和区域路径。来自澜湄水资源合作中心、澜湄农业合作中心、澜湄环境合作中心的相关负责人分享了澜湄合作经验和智慧。
干劲足潜力大收获多
7周岁正年轻,年轻意味着勇于变革、进步、挑战和创新。以“青春之我”汇聚澜湄发展之力,澜湄青年对于中国好、澜湄好、世界好的愿景也越来越清晰。
长期致力于科技创新、青年教育事业的泰国驻华大使馆科技处公使衔参赞陈善意在发布会前夕,与中、柬、老、缅、泰、越六国青年在丽江白沙古镇、丽江古城参与了云南省南亚东南亚区域国际传播中心和丽江市委宣传部主办的澜湄青年丽江挑战活动,一起学习体验纳西刺绣、民俗音乐、打铜技艺等。她对青年们寄予厚望:“今天的青年必须在不同于过去的环境中面对挑战。愿澜湄青年认识到世界的纷繁多姿,理解和接受人的相似与差异,并彼此尊重。”
多年来,云南大学积极投身六国青年互动交流。云南大学副校长胡金明介绍,该校与区域内2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学校实施“留学云南大学计划”,重点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区域的留学生基地,全校70%的留学生来自南亚东南亚国家,实现了湄公河国家全覆盖。2018年,云南大学倡议成立南亚东南亚大学联盟,湄公河流域各国均有高校参与联盟建设。
澜湄青年交流合作中心副秘书长、复旦大学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张励介绍,近3年来,复旦大学在澜湄青年交流合作方面硕果累累:在疫情期间相继创新推出了澜湄青年交流校地合作论坛,落地澜湄青年实践基地、澜湄青年交流合作中心博导工作站;启动澜湄青年在线平台,力争打造为澜湄在线大学;开设“澜湄青年在线:澜湄区域治理”讲习班,围绕澜湄合作、青年交流、绿色经济、贸易投资、减灾减贫、区域水治理等与流域内青年互学互鉴。
谋新局闯新路开新篇
着眼于提升新“金色五年”的成色,与会者们对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澜湄合作有盼头、有谋划。
媒体守正创新,发挥拼的精神、闯的劲头、实的干劲。云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政府新闻办主任彭斌表示,媒体是澜湄合作的见证者、参与者和推动者。他建议,深化媒体合作,凝聚发展动力,生动讲好澜湄一家亲的故事,积极推动区域内各国媒体当好澜湄机制合作的“扩音器”、澜湄友谊之花的“播种器”和澜湄合作的“推进器”;丰富民间交流,汇聚发展合力,拓展“媒体+智库”“媒体+院校”“媒体+企业”合作;增进青年互动,集聚发展活力,为澜湄六国青年打造互学互鉴、创新创业的平台。
高校攻坚克难,着力让澜湄合作可见、可感、可知。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区域国别研究院院长、中国周边外交研究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卢光盛在发布会上推荐新书《速读澜湄合作 点赞丰硕成果》,让更多人了解澜湄合作的内容和重大意义,了解中国人民的梦想同湄公河国家人民的梦想心心相通。放眼未来,卢光盛认为,要全面落实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第七次外长会达成的“三个六”,即六个合作方向、六大惠湄举措、六份合作文件,携手湄公河国家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为陷入低潮的区域经济和区域合作一体化注入新活力。
青年们只争朝夕,为共建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发光发热。参加此次活动的澜湄青年们在各自领域奋发有为。丽江青年教师代表张世琴将保护澜湄生态环境贯穿日常教学,她说,要坚定共同保护一个家园的决心,让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理念更长久地延续下去;昆明理工大学柬埔寨籍留学生邓志文深知,大事起于难、小事起于易,他相信,随着更多青年的参与,澜湄合作将不断由浅入深,在更多领域创造丰硕成果;云南大学老挝籍留学生孟达威在中国攻读马克思主义理论,他日渐感悟到,人类的、澜湄国家的生存、发展全包含在奋斗之中;云南民族大学泰国籍教师陈雪婷在课堂中、人文交流中积累澜湄交好的经验,她说,自己的力量取之于澜湄,也将用之于澜湄。
面朝雪山,嘉宾们驻足于“一江情·一家亲”主题海报展、摄影展前,交谈甚欢。新的春天里,大家一起向新的“金色五年”奋力奔跑。(云南日报 记者王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