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昆明市人民检察院第四检察部四级高级检察官马春燕、昆明市西山区人民检察院第二检察部主任龙蕊、昆明市公安局刑侦支队三大队副大队长姚双波、昆明市公安局西山分局民警李子肖、昆明市公安局五华分局反诈中心民警何磊做客直播间,围绕“如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守好‘钱袋子’”的话题,与网友在线互动交流。
电信网络诈骗究竟如何定义?电信诈骗与普通诈骗的区别有哪些?电信诈骗的特点有哪些?
马春燕:电信网络诈骗一般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固定电话、移动电话、互联网等通信终端和媒介,通过电话、短信、网页、微信、QQ、电子邮件等方式向不特定对象批量发布、传播虚假信息诈骗钱财的活动。
电信诈骗和普通诈骗相比,主要表现为犯罪手段不同。在电信诈骗中,骗子往往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通常以冒充他人仿冒、伪造各种合法外衣和形式的方式达到欺骗的目的。
电信诈骗有六个明显的特点:一是犯罪嫌疑人隐蔽性较强。电信诈骗犯罪仅是通过使用通信工具与受害人进行联系,双方不进行面对面的直接接触,受害人对嫌疑人的了解仅限于电话号码、银行账号等,难以掌握嫌犯基本信息、体貌特征和其他痕迹物证。二是作案方式信息化强。犯罪嫌疑人借助计算机、电话等,通过互联网服务器,使用网络电话等技术手段,批量群发短信、群拨电话,诱导受害人向指定账户转汇资金,随后通过网银系统在短时间内转存,再利用自动柜员机多处分散提现。三是诈骗手段翻新快。电信网络诈骗的手段不断翻新,花样层出不穷,犯罪嫌疑人紧跟社会热点,甚至一两个月内就能产生新的骗术。四是作案形式集团化。电信诈骗犯罪一般多采用公司化、集团化运作,集团内部成员的分工十分明确。五是作案目标非常广泛。电信诈骗作案人员往往在某一时段内集中向某一号段或者某一地区拨打电话、发送短信,受害面广泛。六是赃款流动快速,追赃难。从银行转账汇款到对方账户资金到账往往只需几分钟到十几分钟的时间。实施诈骗成功后,嫌犯会在资金到账的第一时间,通过网络银行进行赃款转移,分解到众多银行账号中。
关于电信诈骗涉及到的罪名有哪些,法律是如何规定的?
龙蕊:目前,关于电信网络诈骗,我国《刑法》中没有专门单列一个罪名。但《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另外,电信网络诈骗行为还可能涉及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隐瞒犯罪所得罪以及非法利用信息网络活动罪等近20个罪名。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的常见套路有哪些?
姚双波:实际生活中,消费者最容易遇到的电信网络诈骗类型主要有网络贷款诈骗、刷单返利诈骗、冒充电商物流客服诈骗、虚假投资理财诈骗、网络游戏虚假交易诈骗等。
刷单返利类诈骗已“升级”,须警惕。从昆明市反诈中心统计的情况来看,刷单返利、贷款/代办信用卡、冒充电商物流客服等是主要诈骗手段,占全市电诈案件的62%以上。其中,刷单返利类诈骗特别突出,占全市电诈案件的34%。
需提醒大家的是,刷单返利类诈骗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网购刷单模式,而是吸引受害人到“博彩网站”等类投资平台进行刷单,同时演变出“虚假色情服务+刷单”“虚假色情服务+投资”等复合型诈骗手段。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网络上的卖淫嫖娼行为,实际上,犯罪团伙打着色情服务的幌子,设下圈套,不再简单地要求受害人转账,而是诱导被害人进行刷单、投资、赌博。
刷单诈骗类有哪些套路,该如何防范?
何磊:这类诈骗,嫌疑人往往通过招聘平台、QQ、微信等发布兼职信息招募人员进行网络兼职刷单,并以“零投入”“无风险”等方式诱骗受害人。大家最好相信一句话:“不要刷单,刷单就是诈骗。”一定要提高警惕,诱惑不轻信,链接不乱点。
冒充电商客服类诈骗常见套路有哪些?如何防范?
李子肖:冒充电商客服类诈骗就是不法分子通常冒充电商客服来电,称受害人购买的商品存在质量问题要给其双倍赔偿,从而实施诈骗。
随着骗术的不断升级,冒充客服诈骗已经衍生出诸多不同诈骗手法,比如——
注销白条贷款额度、账户类:不法分子利用境外号码或者转换后的国内固定电话等冒充电商客服,声称受害人借贷白条账户有问题,如不及时处理将影响其征信,给受害人制造心理恐慌。之后引导受害人加入各类视频会议App,要求开启实时屏幕共享对话功能,教受害人将大额钱款转至指定账户。
退货退款理赔类:不法分子冒充购物平台、快递客服打来电话、发来短信,称受害人购物订单异常或快递在运输途中丢件、损坏,需办理退款手续。添加私人社交账号后,先向受害人了解其信用情况,诱骗其开通借贷账号并贷款,谎称受害人贷到的款项是退款,因退款客服操作失误不小心退多了,让受害人扫码退还多余的款项,从而骗取钱财。
取消VIP、代理商类:不法分子冒充网购平台工作人员,称受害人的信息被误操作设置为平台的代理商或VIP,如不注销每个月将会从其账户中扣款。不法分子表示要取消这个业务,需要通过转账认证,认证完成后钱会原路返还。当受害人将钱转入对方指定账户后,不法分子会继续用各种理由诱骗受害人转账,直到受害人发现被骗为止。
因此提醒大家,正规的网购平台商家退款时,无须事前支付费用,请登录官方购物网站办理退货退款,切勿轻信他人提供的网址、链接。正规的网购平台退款都是按原支付路径自动退还,不需要开通任何业务以及填写个人信息,也不需要缴纳任何费用。另外,一旦遇到“某某客服”“加QQ或微信”“发链接”“实名验证”“发送验证码”“下载App”等关键词时,请提高警惕,切勿陷入骗局。
贷款诈骗类如何防范?有哪些套路?
何磊:贷款类诈骗案件中,诈骗分子一般是假装银行或贷款机构客服人员,通过电话、QQ、微信联系受害人,发送虚假合同、虚假App二维码、安装包,诱导受害人登录虚假贷款网站填写个人信息。骗子在虚假App后台修改贷款额度并要求受害人在App中填写银行卡账号、密码、验证码等信息,并以资金被冻结、验证还款能力、账号填写错误、刷流水等理由反复诱导受害人转账汇款,实施诈骗。
正规的网贷平台为了提高风控能力以及工作效率,都是由系统自动根据借款人的信息进行授信,人工无法强行开通额度和提高额度;并且,正规的贷款平台不会在贷款前收取任何费用,更不会收取保证金。
“高额度、低利息、免征信”,看到这样的广告语,一定要小心谨慎。
如何识破虚假购物类诈骗?有哪些套路?
李子肖:虚假购物诈骗就是诈骗分子通过构建网络交易平台及软件,或者在网络社交工具、网页等渠道发布商品广告信息,以优惠打折、海外代购、低价转让等信息为诱饵,诱导被害人在非官方购物平台上进行交易。待被害人为购物付款后,就会以各类理由延迟、拒绝发货,或者直接失联,被害人到最后也不会收到约定的商品、货物。
提醒大家网络购物需谨慎,高质低价商品私下交易要当心,要注意甄别所使用的购物软件、交易平台是否正规、可信。同时,对异常低价的商品提高警惕,对跳过平台私加个人社交媒体的卖家一律终止交易,更不能随便点击对方发来的链接。
移动支付陷阱等类有哪些套路?
何磊:骗子会利用受害人对支付宝、微信等支付工具中借款功能的不熟悉,诱导受害人从中借款,然后转给骗子。提醒广大市民朋友,消费退款、消除征信等必须通过官方平台渠道对接,切勿轻易相信所谓的“客服”。
虚假征信类诈骗套路有哪些,该如何防范?
李子肖:现如今,个人征信越来越重要,一旦失信,个人信贷、日常生活和工作等方面都会受到影响。正因如此,有些不法分子看到了其中的“商机”!他们谎称是各大名牌企业的客服人员,以当前各种政策和大牌企业的信用作为烟幕弹,引导被害人进行贷款。他们专对熟练手机操作、具有一定贷款限额的年轻人下手。
大家只要谨记:个人征信由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统一管理,无论是银行还是个人都无权删除和修改。个人只要按时还清贷款,就不会影响到征信。如果接到此类电话,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要相信对方提供的任何网址和说辞,对于存疑的事项,要登录官方平台或向官方客服咨询证实。
在电信诈骗犯罪的链条中,帮助行为逐渐成为极其重要的一环。不少人因不了解诈骗内情,把身份证借给别人“帮忙”而掉入犯罪泥潭。到底什么是“帮信罪”?常见的“帮信”行为有哪些?
龙蕊:“帮信罪”的全称“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是《刑法修正案(九)》中新增的一个罪名。顾名思义,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是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信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情节严重的行为。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信息网络的多元化发展,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呈现形式越来越复杂。比如,提供身份证、电话卡、银行卡帮助他人进行转账支付的行为,如果被他人非法利用,就有可能构成“帮信罪”。另外,为他人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以及出售网络域名等行为,如果对方通过违法网站实施电信诈骗或成立淫秽网站、赌博网站,骗取其他人财物,也可能涉及“帮信罪”。
触犯“帮信罪”会面临什么样的后果?如何避免沦为诈骗犯罪“工具人”?
马春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二的规定,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托管、网络存储、通信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要避免沦为诈骗犯罪的“工具人”,一定要重视自己的信息安全,绝对不能出租、出售、出借或者购买银行卡或支付账户(微信、支付宝等),否则,不仅5年内暂停银行账户非柜面业务、支付账户所有业务,也会影响个人征信,影响贷款等,还可能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被追究刑事责任。
昆明警方是如何开展“断卡”行动的?
姚双波:自2020年10月10日全国部署开展“断卡”行动以来,昆明市也同步开展了“断卡”行动。“断卡”行动是针对非法开办贩卖电话卡、银行卡等行为开展的专项行动。这里所说的电话卡包括电话卡、物联网卡、流量卡等通信账号;银行卡包括个人银行卡、对公账户及结算卡、非银行支付机构账户(支付宝、微信等)。
有套战法叫“三快措施阻击两卡”,即:快速核查线索、快速协调联动、快速打击整治。经过三年多行动,昆明全市“断卡”行动共查获了大量违法犯罪嫌疑人,甚至还有一些金融通信行业的员工。同时,缴获大量涉案银行账户和手机账户,封堵关停一大批涉诈网址、电话,也通过网络科技公司对相当一部分涉案账号进行技术反制。
近年来检方、警方在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犯罪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
马春燕:昆明市检察机关坚持出重拳、下重手,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主要从四个方面打击电信网络诈骗:依法从严从快处理,加强研判分析;重视提前介入,提高办案质效;强化沟通联动,形成工作合力;积极宣传引导,形成良好氛围,在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龙蕊:近年来,检察机关立足于刑事检察,严厉打击电信网络犯罪。同时,积极延伸触角,广泛开展普法宣传。充分发挥检察机关行政、民事和公益诉讼检察职能,推动溯源治理,加强部门联动,规范市场合法有序运营,维护人民群众利益。
姚双波:近年来,昆明市全面加强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能力建设,并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自建的“东风反诈大数据系统”拓展预警信息及来源,将1100万群众纳入“金钟罩”保护;在全省首创“三方通话”机制,以“判定即转、以快制快”为原则,实现对电信网络诈骗警情提前介入,大幅提升止付冻结成功率。在今年的工作中,昆明警方还将继续加大追赃挽损的工作力度。
何磊:2022年,五华分局推出AI民警“小应”,这是云南省第一个公安机关推出的智能反诈平台。AI民警可以做到反诈全领域覆盖,围绕游戏装备、冒充公检法、婚恋交友、投资理财、刷单兼职、冒充客服等八大常见诈骗种类及一个通用场景,形成20余种反诈话术,做到精准应答、智能沟通。能够通过大数据,智能分析诈骗电话、网站和资金流动的特征信息,识别正在进行中的疑似诈骗行为,对会话标记标签,输出话后结果,形成预警信息推送至一线反诈民警,做到人机联动。自AI反诈民警上线以来,已预警宣防35万余人次。
李子肖:近年来,西山分局统筹推进“打、防、管、控、宣”各项措施,集中优势兵力、集合资源手段,竭力提升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违法犯罪能力和效能。全力推动金融、通信、互联网等行业关口前移,全面梳理本系统、本行业、本领域的安全风险和管理漏洞,有效堵塞漏洞、消除隐患,不断挤压违法犯罪空间。同时,全时段精准劝阻快止,反诈中心坚持做到24小时精准预警劝阻、全时段封堵拦截、快速止付工作机制。(记者林舒佳 马艺宁 马雯 李强 实习生马思纯 王天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