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云南 正文
小街镇五条沟村:村民共参与织出乡风文明新画卷
悦读小街微信公众号    03-20 14:37:13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之魂,为让村民不仅“富口袋”,还要“富脑袋”,小街镇五条沟村积极开展文明乡风活动,坚持“塑形”与“铸魂”并进,不断提高乡村文明程度,凝聚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志愿活动激发文明力量

自争创市级文明村来,五条沟村结合实际,精心设计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志愿活动,不断提升志愿服务的针对性、实效性,打造特色品牌服务。制定创建市级文明村三年行动方案,进一步深入开展志愿服务,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依托,开展政策理论宣讲、文化服务、科技科普等活动,组织志愿者们走访入户,发放相关资料,解读移风易俗的意义,宣传春节期间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婚丧大操大办等内容,引导村民破除陈规陋习,倡导文明新理念,树立和谐社会新风尚。

图片

图片

截至目前,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活动120余次,服务群众3000余人,促进村民自觉抵制陈规陋俗,争做文明新风的倡导者和实践者,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在辖区遍地开花。

图片

图片

村民共治释放文明活力

创新建立“党组织+10%+N”的文明共治模式,“10%”是指相关事件涉及村民数的10%,“N”是指村两代表一委员、“五老”人员和乡贤人士,请他们主动参与协商议事,共同促进文明乡风提升。通过在辖区全面征集需解决的文明问题,形成了“三张清单”,即共治事宜征集单、共治事宜办理情况单、共治事宜办理结果公示单,解决了办什么事、怎么办、有什么成果的问题,确保解决一个小问题,乡风文明就走出一大步。

图片

图片

截至目前,收集到待解决文明问题60余个,五条沟村选取了其中意见最大的广场舞扰民问题作为重点问题,采用“党组织+10%+N”的文明共治模式,召集村民在广场上共同协商,提出分区共享,共融共促的解决办法,将休息亭化为棋牌区,长廊化为休息聊天区,场地划分为体育运动区和广场舞区,规定了音量分贝及播放时间限制,有效解决了广场舞扰民及活动场地争占问题,实现基层民主从“为民做主”到“由民做主”转变,激发群众参与移风易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了良好社会文明氛围。

图片

图片

图片

德育教化绽放文明之花

五条沟村把农村思想道德教育纳入农村基层基础工作,通过广播、微信等群众乐于接受的方式,广泛开展党的二十大学习宣传教育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各个方面,转化为群众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深入挖掘继承本地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如舞龙、花灯等传统民俗,开展不定期表演,充分发挥其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的作用。

图片

图片

广泛发掘培养乡贤,把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各行业先锋模范、身边好人等都纳入到乡贤群体中来,通过树立新乡贤文化、道德模范、典型事迹,引导广大群众形成勤俭节约、尊老爱幼、邻里团结、遵纪守法的良好的乡风文明新风尚。围绕勤劳致富、崇德向善、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等内容开展“星级文明农户”“五好文明家庭”等评选活动,激发农民的家庭责任感和荣誉感。开展乡贤故事分享广场会2场,评选“星级文明”300余户,“五好文明家庭”2户。开展亲子关系教育手工活动,并让孩子设计村内文明行为提示牌,选取设计较为新颖、美观的作品制作成成品放在村子各处,让全体群众广泛参与到村子文明建设的各个角落。

图片

图片

下一步,五条沟村将充分利用“党组织+10%+N”的文明共治模式,结合移风易俗、人居环境等工作,广泛开展文明提升活动,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编辑:毛文蕾    责任编辑:曹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