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昆明 正文
不丢手机钱包却丢花 斗南的民警这样处理
昆明信息港    03-29 09:25:53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城市慢慢归于宁静。20时40分,斗南花市鲜花交易市场的闸门缓缓升起,早早聚在卷帘门前的花农推着自家的鲜花鱼贯而入,空旷的场地瞬间涌入近万人……入夜后,斗南的精彩才刚刚开始。这一幕,对于昆明市公安局呈贡分局龙街派出所社区民警蒋勇来说再熟悉不过,他着装齐整,和众多花农一同“出摊”,龙街派出所的“夜间警务”正式拉开帷幕……

“高温遇警”:守好每条花路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作为全国最大的鲜切花交易市场,斗南承担了全国近80%的鲜花交易份额,形成如此规模的“秘密”,藏在斗南花市的夜幕里。“白天来的大多是散客,买花以‘束’计量;而晚上开市后以批量销售为主,花都是以‘吨’计量。”蒋勇介绍,“人能等,花期不能等”是斗南夜市的经商信条,为了抢占先机,花农们在入场时分秒必争。由于花市“口少人多”,花农们为抢先入场而产生推搡、口角纠纷等小摩擦时有发生,因此维持夜市开市秩序成了龙街派出所“夜间警务”的一项重点工作。

发现问题是“破题”的第一步,制定措施则是解决难题的关键。经过不断地摸索,龙街派出所研究出一套有效避免夜市开市矛盾纠纷的方法。“从那个路口开始就有我们的民警值守,花卉市场主场馆6个入口都有民警维持秩序。”蒋勇指着花卉交易市场不远处的一个路口说,“我们把工作做在前面,让冲突摩擦及时‘降温’,把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

“特色警情”:一朵花都不少

花农入市,热火朝天的斗南处处弥漫着花香,随着“夜经济”拉开序幕,派出所的“夜间警务”也进入到下一阶段。

“今天早上人家帮我把花送回来了,一朵都不少,非常感谢!”一只脚刚踏入花市大门,蒋勇就被花商老蒋“逮了个正着”。就在几天前,老蒋将发往外地的8束康乃馨放在路边准备装车,然而就在他转身的工夫,8束康乃馨不翼而飞,于是他报警求助。蒋勇说,斗南很少发生手机、钱包等财物丢失的情况,但丢花却成为“花花世界”的一项“特色警情”。他介绍,由于花商们批量将鲜花销往外地时,往往会选择半开或未开的花朵来保障花期,盛开的鲜花则会被丢弃。于是,发现这一规律的群众把在斗南“捡花”当成了乐趣,并写成攻略发到网上,引得无数人“打卡”效仿。这也导致了一些暂时无人看管的鲜花,被误认为是无主物而被“捡走”。

一边是爱花之人的“无心之举”,一边是花商的谋生饭碗,处理“特色警情”要把“两碗水”端平。蒋勇打开自己的微信好友列表给记者看,添加好友的请求每天多达10余条,有丢花的摊主,也有误拾花的群众。之所以添加那么多群众的微信,是想把自己作为解决问题的“桥梁”,用警察的身份让双方安心,既不会坏了斗南这张“春城名片”,也不让辖区群众吃“哑巴亏”。

“身在顶流”:带去“花样”幸福感

斗南花市现有6万平方米的交易场馆、两个拍卖交易大厅。春节期间,斗南花市人流量达到45万人次。管理服务好这个“顶流”花市,给龙街派出所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和挑战。派出所日常警情以求助、纠纷类居多,如何守住治安防线,蒋勇给出了秘诀: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

为了避免出警时“淹没”在人群花海中,龙街派出所积极建立“随身警务”工作模式。根据不同的区位及行业特点,蒋勇牵头建立了斗南花商群、盆景市场群、斗南社区治保群等20多个微信群,群里约6000人,这些人便成了其开展工作的“左膀右臂”。

孩子走丢、鲜花遗失、摊位被占……遇上这些琐事难题,商户只需在微信群里“喊”一声,社区民警第一时间就会来处理,其他商户也在群里积极提供线索、出主意,把纠纷琐事化解在一个个对话框里,在花市编织起一张严密的群防群治“平安网”。蒋勇说,今年以来,龙街派出所接报治安警情同比下降15.9%,共调解纠纷135起,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进一步上升,稳稳守住花市的幸福感。(昆明日报 记者王子仪 通讯员孔琳清

编辑:曹芸    责任编辑:钱嘉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