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昆明 正文
数造昆明新生活
昆明信息港    04-06 08:17:26

云南省数字经济开发区。 资料图

“用代码和数字化为昆明构建起一个可以安全运转的世界,守护千家万户的安全。”

——苏健

“发展数字农业十分有必要,不能和老百姓抢饭碗,要通过互联网把优秀品质的云南特色农产品推出去,带动当地发展,让传统农业从业者真正尝到现代农业的甜头,从而实现共同富裕。”

——王立君

“人们所做的一切都会产生数据,而每一项用于捕捉这些数据的新技术都会带来更多的机会。”

——郑普睿

以前,气瓶的数据收集只能通过书面记录,而苏健和他的团队带来的“昆明市气瓶电子监管系统”可以实现全市所有气瓶信息全覆盖。

过去,传统的农业管理极为耗费人力,而现在通过王立君和他的同事搭建的云天化数字农场种植驾驶舱,可以轻松实现管理千里之外的农田,并保证作物的品质可控。

未来,郑普睿和他的同学们,将把校内学成的知识转化为新兴力量,助力昆明数字城市发展建设。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2年版)》净增158个新职业,其中首次标注了97个数字职业。以此为契机,本报记者探访昆明数字经济发展脉络和走在数字化前列的职场新人,为昆明数字经济新赛道勾画出一个更具象的未来图景。

数字经济

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生态

在数字经济新赛道上,昆明蓄势待发、锐意进取。

2022年10月12日,昆明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发布《2022年昆明市高层次紧缺急需人才引进指导目录》(以下简称《目录》),包含了“8+N”重点产业的268个岗位,其中数字经济的岗位达38个,数量位列第一。

“从《目录》中可以看出,我市数字经济人才需求旺盛。”据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数字经济产业人才需求从去年的第三位跃居首位,其中计算机、信息通信、数学、统计学等数字经济产业典型专业人才,在“8+N”重点产业及教育与医疗卫生两大领域均有需求,覆盖本科、硕士、博士,表明昆明市的重点产业在转型和迭代升级中向着数字化方向发展。

此外,近日昆明市政府官网发布《昆明市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及政策解读,提出未来几年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的目标、措施,加快推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链条化、集群化和高端化发展。《行动计划》明确,到2024年,全市数字经济规模将翻一番,突破5000亿元,年均增长25%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0%。

根据《行动计划》,昆明市将实施智能终端产业园建设、“上云用数赋智”、产业数字化转型、智慧城市建设、智能网联汽车应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数据治理与流通七大示范工程,从夯实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推动数字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提高农业数字化发展水平等方面发展重点产业融合赋能体系,并细化了主城各区以及各数字经济产业园区差异化发展的思路,明确主城各区及各数字经济产业园区重点发展的细分产业。

赛迪顾问数字经济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22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昆明在“2022数字经济城市发展百强榜”中,从上一年的第32位上升至第26位,成为云南唯一入选的城市。昆明蓬勃发展的数字经济不断催生新产业、新模式和新生态,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能,也为昆明带来了更多的数字岗位需求。

数字职业

是昆明创新创业的新土壤

近年来,昆明市一直在不断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实施“数字产业化”和 “产业数字化”战略,发展云计算大数据等重点行业和领域。

据云南省智能与数字经济协会秘书长丁艳涛介绍,数字经济催生了大量的数字职业,不仅能够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新岗位、为昆明经济转型升级注入新鲜血液,也为更多待就业人群提供了新选择,还能促进昆明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目前,昆明数字职业从业者并不在少数,比较热门的有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员、电子商务师、互联网营销师、网络编辑等,但具有一定数字专业技能的从业人员并不多,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地球物理与遥感勘查工程技术人员、数字孪生应用技术员等都是比较稀缺的,因此,“数字职业”的人才培养和引进、人才队伍建设仍是难点,在人才培养、优化人才结构等方面,仍有许多工作要做。

丁艳涛表示,世界经济正在依托数字化进行重新构建,因此,昆明必须坚定发展“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推动数字城市建设,如果不在数字经济的赛道上奋勇前行,结果必然是落后,甚至被淘汰。数字产业的发展,为昆明这座城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数字职业也将成为昆明创新创业的新土壤。

数字职业作为信息时代的新衍生职业,其概念会让不少人感到陌生和遥远。然而,日益提升的社会生活质量,背后离不开数字职业从业者的默默坚守与耕耘。从生产安全、文化娱乐到衣食住行,数不清的数字职业从业者贡献的力量像一条条丝线,早已串联起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构建起愈发智慧的城市架构和更加值得期待的未来。  

计算机软件程序设计员苏健

用代码编织起一张守护昆明的安全网

“只需扫描气瓶瓶身上的二维码,便能清晰直观地看到关于这只气瓶的所有信息,其中包含了气瓶的制造单位、使用登记、充装、检验等数据内容,监管部门可以随时在系统后台查询气瓶的整个使用登记、充装检验全过程,消费者可以通过扫描瓶身二维码查询气瓶的使用登记、充装检验记录……极大地方便了我们对气瓶的监督管理。”气瓶相关监管部门工作人员介绍。据了解,2018年,为规范气瓶安全监督管理,提高气瓶充装、使用检验等环节的安全管理水平,身为计算机软件程序设计员的苏健与同事结合昆明市气瓶安全生产监管和服务的实际情况,在数字化的基础上设计研发了“昆明市气瓶电子监管系统”。

这套系统采用自动控制技术和计算机信息技术,解决了目前气瓶充装、使用与检测等环节信息不明、气瓶流转过程中无法快速判定气瓶状态的难题,数字化管理完全避免了人为因素干扰,实现气瓶使用全程安全监管,保障全市气瓶“一瓶一证”“一瓶一档”,有据可查。

据了解,苏健团队研发的“昆明市气瓶电子监管系统”,是云南省在气瓶监管方面最早研发并投入使用的数字化监管系统。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在没有这套数字化监管系统以前,气瓶的数据收集只能通过工作人员书面记录,但是气瓶数量多、流动性强,很难掌握气瓶的最新信息,问题气瓶、过期气瓶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监管。”

“气瓶电子监管系统”对气瓶实行动态追踪管理和控制,不仅节约了各环节的监管成本,同时覆盖范围更广,通过信息化手段有效遏制了安全事故发生,并提高了相关部门对企业安全的监管水平。

除了“气瓶电子监管系统”外,苏健团队一直致力于开发更多的数字监管平台,希望通过数字化运用为昆明织起一张庞大、精准且牢固的安全防护网,他表示:“用代码和数字化为昆明构建起一个安全运转的世界,守护千家万户的安全,是一件很奇妙且有成就感的事情,我热爱这个充满逻辑和创造的职业。”

“数字农场种植驾驶舱”牵头人王立君

搭建农业数字化平台 用科技助农富农

不需要到田间地头,便可清晰明了地查看千里之外农田里的大米、鲜花、蔬菜生长情况,还能具体了解每块田地土壤的酸碱度、湿度以及是否产生虫害等信息,这就是云南云天化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数字农业板块副总经理王立君在2022年牵头负责并搭建的云天化数字农场种植驾驶舱。

王立君介绍,云天化数字农场种植驾驶舱分为智慧物联网、种植、加工、销售几个板块。在种植端,能够24小时严密观察作物生长情况,让农业专家实时了解种植状态,进行在线指导,在千里之外也能对农场进行协同管理;在加工端,可以对产品产量动态、物流、成品率和工作效率等方面进行监控;在销售端,可以查看合同动态、订单状态、销售分布、市场价格等。云天化数字农场种植驾驶舱通过数字化技术手段,把种植到销售的整个过程进行了全面串联,结合互联网算法实现了对农业板块的全面掌控。

昆明作为云南的省会城市,同时也有着优越的种植条件,王立君和团队最早便选择在昆明开展数字农业建设,希望通过内部带动外部、中心辐射地方的方式,让云天化数字农业在云南农业的发展中起到带头作用,从而推动云南数字农业发展,让传统农业从业者真正尝到现代农业的甜头,从而实现共同富裕。

农业的灵活多变和行业属性,也给王立君搭建数字农场平台带来不少困难,作为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农村市场营销专业的博士,她认为数字化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型的必要手段和工具,巨大的投入,在实现之前让不少人持怀疑态度,然而她和团队仍旧不断坚持,在遇到困难时努力克服,学习沿海地区先进技术,引进外部力量进行实践指导,最终成功搭建了数字农场种植驾驶舱,通过数据应用,提升了公司管理效率,规范了流程,用最终效果说服了曾表达过质疑的人,也收获了好的体验反馈,获得了“云南省数字化示范基地”等政府认可,走在了科技助农致富的阳光大道上。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学生郑普睿

为数字昆明建设注入新兴力量

2021年,高考结束后的郑普睿感受到数字化正在越来越广泛地影响大众的工作、生活和思考世界的方式。他发现,人们所做的一切都会产生数据,而每一项用于捕捉这些数据的新技术都会带来更多的机会,于是,他义无反顾地填报了云南财经大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现已是这门专业的一名大二学生。他表示,这个专业最吸引他的地方在于,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发展之快令人瞠目,各种新技术和新思维不断涌出,需要时刻保持自我学习,经常“更新”自己,去适应这样一个充满挑战的创新性学科,很能锻炼人。

根据大数据的特点,“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的学生需要系统掌握统计学和数学基本理论与方法,打好计算机基础,还要熟练运用电脑平台和统计软件进行大数据分析与挖掘,兼通数据收集、存储和管理环节相关技术,这是一个数字化应用的新领域。

郑普睿和身边的同学对于目前的专业很满意,他认为,虽然课程难度很大,但是未来的就业选择面也大。大部分同学在今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公布的97个数字职业中进行了考量,提前做好了规划,准备为数字昆明建设注入新兴力量。(记者郑星报道 美编赵云萍制图)


编辑:邓国梅    责任编辑:孙红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