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不通国内通国外”,这句话生动描述了百年前云南铁路交通的状况。百年时光逝去,如今的云南铁路四通八达,并融入全国高铁版图,搭上时代飞驰的列车,奔向更加美好的明天。若要回顾历史,尘封已久的滇越铁路就是一部生动的教科书。
日前,有网友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留言表示,昆明市内的米轨铁路一些路段呈废弃状态,建议拆除。该留言反映出市民对城市建设的关心关注。确实,随着社会的发展,滇越铁路客货运的功能在渐渐淘汰,时代进步的速度早已把这条米轨铁路远远抛在了身后,曾经的辉煌不再,逐渐被人们淡忘。
然而,滇越铁路是云南百年前的运输大动脉,也是中国西南地区的第一条铁路,在百年间各个历史时期,发挥了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更是云南近代历史和文化的承载物之一。如何让百年米轨重现昔日辉煌?在运输功能上做文章已不可能,但其潜在的文化和旅游价值却随着时间的飞逝而更加凸显。来自铁路方面的回复称,目前云南省正在开展该铁路的申遗工作,将对该条承载着特殊历史记忆的铁路进行保护性开发利用。
做好保护性开发利用,让米轨重获新生,真是一个妙招。之前,昆明市就把米轨改造提升作为规划课题进行研究,瞄准其不可替代、不可复制的价值,建设历史文化旅游观光带、绿色生态带、市民休闲带、亮化景观带,为昆明的旅游加分、增彩。铁路部门在此次回复中也明确表示,将与昆明市紧密合作,结合城市发展规划、综合交通发展,共同做好该铁路的保护利用工作。高度的不谋而合,对于保护利用好独特资源意义重大。米轨的命运,必将得到根本性改变。
相信随着各方的协同合作,在规划的引领下,深入挖掘米轨的历史文化内涵,做到延续近代历史文化、保护历史文化遗存与引导米轨沿线周边有机更新相统一,米轨将会迎来全新的未来,焕发勃勃生机,构成文旅融合发展的城市公共空间体系,变身为具有历史文化纪念意义的生态廊道、景观通道、旅游通道,让城市现代化与历史文化遗产和谐共生、交相辉映。米轨,不再是两条冰冷的铁轨,而是“活起来、美起来、靓起来”的新名片,变为生动、流动的历史载体,深度融入城市文脉,展现出无穷魅力。
百年米轨,未来可期。(昆明日报 一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