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原创 正文
云南消防:1020人进驻扼守、42公里点线面寸土不让
昆明信息港    04-15 12:31:15

气温30度,坡度60度……

海拔2000米,驰援100千米……

云南消防救援总队出动1020名指战员,发起建队以来投入兵力最多的一场森林火灾大会战。

燥热的大地山火燎原兵临城下

山火爆发之前,云南中部偏东的玉溪已经140天无有效降雨,147个自然村4.79万人饮水困难,其中,5876人依靠拉水解决饮水问题,26.7万亩农作物受旱。

“这是10年来旱情最严重的一年。”本土的《玉溪日报》发出叹息。

面对缺水状况,村民们十分珍惜每一滴水,尽可能地循环利用。“政府拉水给我们用,每一滴水都要节约,我在家里安装了水箱,还有大水缸,把洗菜、洗衣服的生活用水储存起来,用来冲厕所或者灌溉。”临溪村民小组村民王加仕说。

“烈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

炙热的大地上,党委政府切换到抗旱送水保民生模式,一辆辆洒水车、消防车穿梭在城市和乡村。

在这紧要的时刻,起火了。

4月11日15时20分左右,江川区九溪镇马家庄村委会附近发生森林火情。

山火迅速蔓延,吞噬山岭、山峰,卷过沟堑、农田,直逼乡村、厂矿……

站在主城区大街镇的街道上,远远可见烟尘滚滚,天空布满烧出来的乌云,城区变成了“吸烟区”。

党委政府排兵布阵各方支援齐聚江川

危机时刻看担当,接报后,江川区立即启动应急处置预案,调集专业扑火力量赶往扑救。区委区政府及时调拨复式水枪150套、风力灭火机347台、锄头1300把、小铁铲1200把、油锯120台、阻燃服400套、水甏1000只;紧急采购价值80万元的灭火工具、生活物资;接受社会捐赠价值7万元的矿泉水、干粮、毛巾等物资。

玉溪市委政府迅速应急,及时启动全民动员机制,组织全部可用力量上山阻火、打火,疏散受到火势威胁的群众400余人。

但受天气干燥、风力较大、山行走向等因素影响,山火多点复发。

应急管理部南方航空护林总站调集3架直升机赶赴江川,吊桶灭火、火场侦查作业。

一架米-26,一架米-171,一架Ka-32在江川上空作业,4月11日至13日,共飞行15架次27小时,吊桶灭火195桶、洒水810吨。

云南森林消防300余名指战员携大功率水泵、风力灭火机等各类救援装备6000余件套前往扑救。

危难时刻挺起身消防指战员连夜奔赴战地

根据省委、省政府命令,一直关注着火情进展的云南消防救援总队全勤指挥部早已箭在弦上,当即带领机关和训保支队赶往江川,奔驰了100多公里,在红塔区的玉溪卫生学校建立营地,经过科学研判,组织先期投入火场的主场作战单位玉溪支队,进一步深入,守住一个个被山火侵蚀的居民区、危险点。

玉溪市委市政府给予消防队伍热烈的欢迎和积极的支持,武警、公安、民兵和各救援力量资源共享、情报互通,竭尽所能提供帮助。

随即,昆明、曲靖、红河、普洱、楚雄接令出动,连夜紧急驰援。

当时,楚雄支队正集中11个队站在市区比武,接警后,当即终止既定的安排,集中15台消防车、60名指战员赶往战地。为了这次行动,特勤站几乎走空,由市区消防站带人带车补充驻守。

没有被动防御,没有战略性撤退,我们以水灭火,与火硬刚

玉溪山火引起媒体和公众广泛关注,大家纷纷留言:

“一定要平安回来。”“守得住就守,守不住就赶紧撤。”

这些善意激励着一线作战的同志们,同时,人们不知道的是,云南消防指战员的基本战术已经不是被动防御,他们主动出击。

赵璐副总队长一到江川,马上带领指挥部相关人员,在当地向导的引导下,前往火场抵近侦查和指挥。他们沿线查看火情,逐点调度兵力。0点上山,凌晨6点才回到指挥部,走完20多公里的防区,整整用了6个多小时。

随着火情的发展、增援力量的陆续抵达,云南消防救援总队主动请缨,把防区从20公里延展到42公里。

此战,云南消防救援总队采取的战术措施是——“以水灭火。”

灭火用水,这不是常识吗?怎么还成了战术?

过去,我们主要的职责是守城市、保民房,打山火的经验不足、装备薄弱,一定程度上被动防御,无法主动进攻,可以说“大火救不了,只能打余火。”

以前,消防救援队伍依托道路、隔离带,等火烧过来,被动阻断山火,保护各类建筑和设施,同时用水罐消防车向火场运水。

现在,没有战略性撤退,只有担当作为、只有坚决顶住、只有坚决消灭。

现在,我们主动出击了。我们带水上山,引水过坎,与火硬刚,打主动仗,主动寻火歼灭。

从玉溪消防救援支队接警出动算起,目前,云南消防指战员已经在火场苦战3天。战斗尚未结束,我们还在坚守,不但守,还在不停地发起有效进攻。“报人民养育之恩,尽消防为民之责”,云南消防1020名指战员与玉溪党委政府和人民同在,我们扼守每一个点线面寸土不让直到胜利。(昆明信息港 记者劳学丽 通讯员章黎黄志鹏)

编辑:周硕    责任编辑:徐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