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云南 正文
农文旅融合 奏响振兴曲
云南日报    04-16 08:00:09

微信图片_20230416075904

共兴村全景

四月,走进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河西乡“中国传统村落”共兴村,只见平缓的坝区千亩桔梗碧绿幽蓝,四十里箐湿地牛羊满山,盐马古道游客熙攘,天蓝、地绿、水清、人和,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呈现在世人面前。

群山环绕的千年古村共兴村是拉玛人、怒族人世代聚居的美丽山寨。近年来,共兴村立足丰富的山地资源和历史文化,以“党建+”模式,引领各族群众在陡坡地带种植秋桃、打造桔梗花海、开发高原温泉、传承展演传统民族文化,农文旅融合,奏响乡村振兴新乐章。

共兴村位于河西乡温泉带上,但丰富的温泉资源未得到有效利用。“能不能建一个温泉庄园,自己经营,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促进旅游业发展?”2021年,新上任的共兴村党总支书记李双江盯上了温泉开发。他四处咨询相关政策,带领村“两委”班子外出考察取经,通过村民议事会商议后,大家一致同意修建温泉庄园。

修建温泉庄园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难,村里决定召开党员大会,大家一起想办法。

“温泉建设任务交给我们建筑劳务工程队,等庄园有了收益后再支付施工费用。”

“村集体经济薄弱,可以发动各界人士和村民进行会员卡预售,建成后采用打折消费模式运营。”

“建设问题解决了,可村里没有合适建设温泉庄园的地块。”李双江话音刚落,党员李子华就说在温泉出水口下方,他家有块1亩的土地,愿意无偿提供给村里建温泉庄园。党员李尉丰主动把自家小卖部拆除,由村集体统一规划建设;村民王味来、和利华把自家建房木材无偿给村里使用。在党员和群众的大力支持下,2022年10月,高轩井温泉庄园开始营业,截至目前为村集体带来了6万余元的收入。

共兴村不仅地热资源丰富,还有悠久的中药材种植历史。

村民杨晓光种的两亩多桔梗一年就给家里带来1.3万余元的收入。桔梗种植收益高,可零散种植,但销售渠道不稳定,群众受益面不广。2019年,共兴村有111户448人搬迁到县城,搬迁群众的土地管护成了难题。李双江受到大理白族自治州宾川县推广“党支部+合作社+公司+农户”合作模式发展产业的启发,决定由党支部牵头成立合作社,在千亩秋桃种植基地和1200亩桔梗产业的基础上,集中盘活218亩集中连片土地种桔梗,打造桔梗花海,让群众务工增收有好场所,拓展旅游观景内容,吸引更多的游客到村里游玩。

“到7月桔梗花开,紫色花海扮靓村寨,游客络绎不绝。”驻村工作队员陈琳说,为让桔梗花海更吸引人,共兴村党支部还在桔梗基地旁边修建网红桥,以便游客更好地观景。

共兴村高山井(又称高轩井)在唐代发现盐卤后,成为河西一带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至今仍遗存鼎盛繁华时期的商铺、古道、石桥、戏台、盐井、“三寺三庙”以及1200多年树龄的柏树。2019年,共兴村被住建部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依托悠久的历史文化,共兴村确定了传统村落古盐井资源保护建设项目,在文化广场建设盐马古道主题雕塑和大水车,展现历史进程中高轩井产盐、制盐、运盐的画面,外地游客慕名而来。村里建起3家农家乐,每年接待游客近3000人次,带动农户增收30万元;设文艺总队长统筹全村文化振兴工作,建立12支文艺队,传承编排了滇西北惟一的傩戏《杯日往》《开益》等传统文化节目,编唱《迎宾曲》、排练舞蹈《美丽新共兴》,宣传党的好政策,歌颂幸福美好新生活。(云南日报 记者李寿华 通讯员卢艳 文/图)

编辑:曹芸    责任编辑:徐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