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会泽县乐业镇罗布古社区,村庄屋舍俨然,道路阡陌干净,河边杨柳依依,流水清清映岸绿;再往里继续走,一幅幅党建文化、乡风文明的手绘图画跃然于墙、靓丽夺目,房前屋后花园菜园交织,错落有序,花园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菜园蔬菜青翠、生机勃发。
近年来,为进一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打造美丽乡村,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乐业镇坚持党建引领,发挥党委统领、支部引领、党员带动作用,以创建星级卫生村为抓手,凝聚多方力量,持续开展“三堆”变“三园”行动,打造美丽庭院,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全面提升农村生活垃圾和两污治理水平,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推动村容村貌整体提升,打造了一个个寄乡愁、镶美景、承愿景的“桃花源”。
一名党员,一面旗帜。乐业镇坚持党建引领,组织全镇党员干部带头下沉一线,团结带领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到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中来,形成了“党建+人居环境提升”模式。聚焦“党建+组织”,压实环境整治“责任链”。党委统领当好“领头雁”,把提升人居环境作为重点工作内容之一,做到与中心工作同安排、同研究、同推进;支部引领当好“急先锋”,以自然村为单位深入开展宣传动员工作;党员带动当好“排头兵”,发挥先锋带头作用,率先行动“自扫门前雪”,打造美丽“小庭院”,以点带面,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向纵深开展。聚焦“党建+宣传”,营造环境整治“浓氛围”。结合“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等,发挥党员、村民组长等纽带作用,走村入户宣传卫生知识,通过微信群、拉横幅、院坝会等方式广泛宣传,增强居民的环境卫生意识。聚焦“党建+志愿”,打造环境整治“新引擎”。发动群团、群众,组建25支志愿服务队,依托爱心超市积分兑换,参与的志愿者可以用获得信用积分兑换商品;同时落实好“门前三包”,设置“红黑榜”,让守信者得到奖励,让失信者红脸出汗。
一户庭院,一处风景。干净整洁的乡间庭院,是村民安居乐业、享受幸福生活的起点。乐业镇把“美丽庭院”作为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重要抓手,组织开展庭院整治活动,到户指导“美丽庭院”建设,注入农耕文化,塑造传统田园风格,开展“三堆”变“三园”行动,召开群众会详细讲解柴草垛、柴堆在村中的危害和改善人居生活环境的重要意义,建设20余处粪堆集中堆置点,协调帮助群众清理草堆15000余堆、柴堆10000余堆、粪堆8000余堆,村内道路全部硬化完完成,新建微花园、果园、菜园500余个,提供给群众按需使用,致力打造“村内院中景别致、目致无氛垢”的美丽整洁人居环境。同时在道路沿线栽种观赏花卉100余公里,补种植绿化树木2000余颗,围绕蜿蜒曲折的硝厂河(乐业段)根植垂柳,绿美河岸,打造流域微景观,营造“流水涓涓傍村庄、烟柳袅袅人间乐业”的镇域美丽大环境,激发群众外筑美丽“大家”,内塑美丽“小家”的热情,让一家美带动家家美,家家美扮靓乡村美,推动村容镇貌整体提升。
一个村庄,一种生活。乐业镇围绕村庄清洁重点、抓住两污治理弱点、攻坚长效管护难点,做到村庄保洁全覆盖、无死角,两污治理提质增效,长效管护抓铁有痕,切实改善周边居民居住条件和生活品质。25个村(社区)全部建立村庄保洁制度,配备保洁员6—20个;完善垃圾清理基础设施,新建垃圾池10个,配备移动垃圾箱100余个、地面洗扫车1张、垃圾压缩车1张、钩臂车6张,日清运垃圾约13吨,生活垃圾收集率达100%;深入推进“厕所革命”,新建和改造公厕70个,改造户厕6000余座,无害化卫生户厕覆盖率达65%,村内公厕卫生包保到人,日清日洁,实现“三净两无一明”,户厕干净卫生、粪污处理规范。分区分类推进“两污”治理,动态消除农村黑臭水体,新建污水一体化设施4个,铺设污水管1.8公里,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达62%。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建立班子成员和驻村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片、党员联户、农户“门前三包”的“四级联动”责任机制,压实人居环境维护责任;将清除乱堆乱放、美丽庭院建设、移风易俗等纳入村规民约,并以墙体彩绘方式上墙公开,提高群众维护村庄环境卫生的主人翁意识。
一幅墙画,一段佳话。乐业镇坚持把美丽乡村、精神文明、民族团结示范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有机融合起来,合理布局、统筹规划、一体推进,凝聚干部职工、大学生志愿者、学校老师、驻村工作队等多方力量,组建墙体彩绘工作专班,在集镇、集贸市场、村庄示范点、213国道线等主干道路沿线等地,结合乐业特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乡村振兴、普法强基、村规民约、清廉村居等主题内容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绘于白墙,打造文化传播的“活课堂”,让一面面白墙变成一名又一名政策“宣传员”、乡村振兴“代言人”和文明的“传播者”,扮靓人居环境的同时,潜移默化影响引导村民,滋润村民的精神土壤。
“心中若有桃花源,何处不是水云间”,如今的乐业镇正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保护优先、留住乡愁,量力而行、分步推进”的原则,整合多方资源力量,发动群众参与,努力提升人居环境,千方百计谋划“美丽举措”,共同推动宜居乐业建设,筑梦理想“桃花源”。(会泽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