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应急管理部、云南省人民政府在云南省丽江等地联合举行高山峡谷地区地震灾害空地一体化联合救援演习,代号“应急使命·2023”。
16日上午,云南丽江。群峰苍茫、日耀金光、辉映四方。
”强震7.6级,动于九地之腹,发于玉龙南麓。坚冰迸裂、古道拧碎、山川撅断。似乎有一双大手捏紧了这块土地,推搡、折叠、挤压、揉搓、捶打,以致于砂石成粉、沟堑夷平、道路损毁。大量人员困于废墟、残车、孤岛、绝壁、山岭、隧道、涵洞……伤亡不明,生死难料。”
面对高山峡谷灾害事故点多面广、极难极险的特点,云南省委、省政府紧急动员,云南省消防救援总队立即启动地震灾害事故应急响应,调派全勤指挥部、直属队和16个州市支队前往救援。
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决策,应急管理部统一指挥调度,国家消防救援局调集云南、广西、四川、贵州、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9个消防救援总队,中国救援队和山东搜救犬支队两支专业队伍2370人、566车、89犬、4架直升机和2.6万件(套)装备齐聚“滇峰”。
“应急使命·2023”高山峡谷地区地震灾害空地一体化联合救援演习,正式开始!
孤勇尖兵凿穿绝域:突进突进突进
滇西北高原地势陡峭、山高林密、沟壑纵横、断崖耸峙。气候多变,冬夏交缠,三九三伏自由切换,云厚、雨多、雾大、雪深。
丽江市消防救援支队率先响应,前突小队攀悬崖、越绝壁、趟激流、渡险滩,架索横渡、负重攀登,刺穿层层叠嶂,向一个个“孤岛”艰难跋涉。
地面侦察科目演习,真实模拟云南地震灾害链的所有次生灾情,让古镇形成“断路、断电、断网”的极端条件,消防尖兵采取绳索横渡等投送方式,穿越未知的险境,突入侦察、搜救,搭建空中通信信道,引导航空力量渗入。
这支力量是突进隔绝区域的首支专业救援力量,他们的优异表现充分体现了近年来消防救援队伍加快转型升级,加快建设一支承担全灾种大应急救援任务现代化消防铁军的成果。
终于,消防指战员抵达震中,队员拉开发烟罐,白烟缓缓升腾,引导标识了会战的主战场。
坐标一定,军地工程抢险队伍全力抢修,全面打通云上古镇的生命之路,各方救援力量蓄势待发。
直升机索降、物资空中投送、地面力量徒步行进……
根据消防“斥候”标注的位置,解放军、武警部队从西边桥梁突入里格村;消防救援队伍从中路突入文海村、东巴村;自然灾害工程抢险队伍、国家安全生产救援队伍和社会应急力量从东边桥梁突入爱民村……
技装联用人犬协同:搜寻搜寻搜寻
随着队伍深入,通讯部分恢复,灾情警报雨点般汇聚到指挥部:
海边村100余名群众被困……
一艘交通艇侧翻20名游客落水……
一辆小轿车失控坠入湖中……
老鹰山隧道坍塌7人失踪……
云上古镇大量人员伤亡……
满目疮痍、四面烽火,一桩桩一件件事关人命,紧急、困难、危险、繁重。
1名环卫工人困在下水道,消防救援队员快速侦检井内有毒有害气体、架设三脚架,组织井下送风,携装进入排污井,通过软梯完成营救。
此时,真正的考验在建筑区。数量众多的居民埋压于废墟中,有的痛苦呻吟、有的连声呼救,更多的鸦雀无声生死难料。
消防指战员发挥装备优势,使用三维成像探测仪、雷达生命探测仪精准定位。云南、山东搜救犬机动支队通力合作,人犬协同,筛子一样梳理废墟。
“汪、汪、汪……”
搜救犬发出警示:发现埋压人员。训导员立即上前确认。
与此同时,队员们架设激光位移监测仪,实时动态监测受损建筑物,评估安全状况。架起钢构,焊接支撑,使用重型支撑装具,稳固建筑墙体和梁柱,为深入内部的队友提供安全保障。
指战员精准、安全、高效破拆阻碍救援通道的混凝土构件,顶升、支撑、稳固重型水泥块,吊升移除楼板。使用乙炔气焊、等离子切割技术,快速切割集贸市场彩钢瓦,使用凿岩机破拆水泥板,扫清障碍物,帮助伤员脱困。
消防救援队员远程操作机器人抓取坍塌物、破拆水泥板,移除障碍物,出水降尘。
“呜呜呜……”
突然,废墟上空响彻尖锐的警报,预警倒计时启动。
“注意,注意!余震,立即撤离!立即撤离!”
二次坍塌预警系统不间断监测作业场,一旦出现建筑松动倾倒、大梁下沉、玻璃墙倒塌等情况便提前示警,有效保护队员安全。
余震一过,安全员迅速到位,密切观察环境,确认险情排除并示意后,队伍再次跑向作业点,继续展开施救。
险峻雪山冰川峡谷:救人救人救人
两天前,一场大雪降临玉龙雪山,寒风劲吹,气温在零度以下。
海拔高、氧气薄、山势陡、气候瞬息万变、极度酷寒。
作为演练“主场”的玉龙雪山,盘亘的巨龙肌肉剥落,大面积雪崩埋压了工作人员;冰川公园大索道缆车设备损坏全线停运,检修工被困缆车轿厢;云杉坪景区户外爱好者森林探险失联;户外登山攀岩者失足滚落悬崖受伤……
消防员带着雪铲、背崩探杆、雪崩定位仪等装备出发了,这次,他们直上海拔5596米的高峰,去搜寻并救助遇险的人们。
这是消防救援队伍首次突破雪线,在高海拔雪线之上,在其他救援力量到不了的地方,开展专业救援的成功尝试。而且,鉴于路途艰险、高反严重,医护人员无法随行的实际,他们全面应用院前急救技术,既当战斗员也做急救员,尽可能先期治疗,给遇险者争取生存机会。
缆车事故现场,指战员攀登托压塔,搭建救援系统,精准抛投救援绳索,快速接近工人,利用索道救援滑轮横向转移、电动升降装置竖向释放技术,及时将其转运至安全区域。
云杉坪高山丛林搜救现场,经过哀牢山救援检验的玉溪市消防救援支队山难救援专业队运用区域化等高线,制定搜救路线和计划,制作720°全景指挥定位图,搜寻、追踪人员踪迹。无人机、红外热成像、搜救犬多种搜索方式并用,快速定位失联者,将其带离山林。
雪崩现场,云南消防救援队伍、云南省山地救援队踏冰雪、迎寒风,使用结组攀登等技术雪地行进,快速前往事发区域。运用无人机红外热成像、手机信号(无线搜寻)开展广域搜索。确定埋压人员大致区域后,借助搜救犬、探测杆再次确认精确位置,标定之后迅速挖掘,实施紧急失温救治,同时担架包裹、固定,架设绳索系统转运至安全区域。
雪山坠崖现场,丽江、昭通、怒江、迪庆消防救援支队携手合作,快速搭建绳索转运系统,采用下降技术飞身营救。
经过消防指战员的艰苦战斗,在专业力量的协同配合下,遇险人员全部获救。
大震巨灾险情并发:鏖战鏖战鏖战
以抢救和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己任的消防救援队伍,解决了“人”的问题,试卷上还剩下“物”的考验。
大震触发巨型灾害链,西电东送丽江白沙段铁塔倒塌、富乐水库塌陷管涌、堰塞湖溃坝险情骤增、油气管道严重撕裂、输电导线坠落引发大火……
消防指战员分成无数战斗单元,发挥装备优势、专业技术优势,与军警和社会力量密切协作,逐点突破、条线推进、全面作业。
最后的决战开始了,来一场轰轰烈烈的战斗奏响最强音符吧。
12辆大型高炮消防车集中压制火势,水泵分队分组攻坚,分段阻截,穿插突击,歼灭林火。
直升机、高炮车、消防泵密集射流,以排山倒海之势,奔腾咆哮直击火场。铁鹰掠长空,银龙舞九天。这是一场空地协同的立体战,这是一场军警消民的联合战,这是一场意志较量的攻坚战。
终于,疯狂肆虐的林火留下满目乌黑,黯然退去了。
随即,战区纷纷传来捷报——
滚滚水流倾泻而下,堰塞湖险情排除……
管涌成功封堵,水库避免了塌陷……
油气管道恢复正常输转……
西电东送损毁线路抢通……
基础通信全面恢复……
次生灾害逐步有效控制……
灾害制造出一个个孤岛,交通断绝、信号中断,骤然置身其中的人们惶恐而绝望。
但这块火热的土地上,孤立是短暂的,人们始终心手相系、血肉相连。
哪里隔绝,我们就把哪里打通;哪里需要,我们就向哪里进发;哪里有我们的同胞,我们就赶去哪里,同呼吸共命运、祸福同担患难与共。
绝不抛弃、绝不放弃,孤岛不孤。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为使命而练,为人民而战——是厚重的责任、是庄严的承诺、是神圣的使命。
在七彩云南、在青藏高原东南缘的魅力丽江,在玉龙纵横的高山峡谷,救民于水火、助民于危难、给人民以力量的9省消防指战员,勇打头阵、勇当主力,与全体参战力量一起,直面艰险,迎击挑战,去奋斗、去战斗,用滚烫的汗水、昂扬的斗志和精湛的技战术,赢得了一次全面的、酣畅的胜利。
今天的胜利,将实践于未来,成为更多更大胜利的底气;今天的胜利,将实战于未来,让更多生命得于重生、更多家园得到保全。(昆明信息港 记者劳学丽 通讯员黄志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