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淄博很火,火出圈了,从烧烤火到城市,火到带来淄博各行各业的兴盛。
很多人都在讨论淄博为什么火?是因为烧烤的味道独一无二,还是在于城市营销的优秀?其实,淄博的火,不仅仅在于烧烤的味道,而是源于淄博这个城市对外散发的“温暖”。人们到淄博,不单单是为了吃一顿烧烤,更多的是去感受诚信、放心和尊重。
淄博的火,源于烧烤,而烧烤的火,源于一场大学生们相聚的约定,这个约定,则又是源于这群大学生们先前在淄博时感受到的关怀和“温暖”。
同样是大学生,昆明西山顶上看日出被大学生们一夜带火后,为了安全考虑限制人数暂时禁止上山,这个管理措施是非常及时有效的,但是当大学生们在地铁站滞留,甚至有些在山下空地过夜时,如果能及时给予大学生更多的一些“温暖”,及时帮助他们回校,或者为滞留的大学生送上一杯热水、一个面包,这个“温暖”一定会让他们铭记在心,会让他们更真切的感受到这个城市的温度。
“天气常如二三月 花枝不断四时春”的昆明,论旅游资源禀赋和人文环境,并不会比淄博差,全国旅游资源比淄博更优越的城市也不在少数,为什么就是淄博火了呢?城市的旅游推广有什么需要向淄博学习的?
淄博的成功,和每一个淄博人都把自己看成了当地的旅游大使密不可分,当下很多地方都有某某城市推荐官、形象大使来推荐这个景点或城市,其实最好的“城市推荐官”就是当地市民,只要每一个市民都发自内心维护城市的形象,用自己的诚意和善意,让远方的来客触摸到这座城市的温度,这个城市的推广就能取得成功。
也许在“温暖”这一点上,昆明还可以做的更好。昆明的城市宣传和旅游推广,更多的是着眼于“物”,比如天气、美食、美景,而对于“人”和这座城市的人所散发出来的温暖,挖掘的还不够深,宣传的并不够,昆明应该多措并举,提升市民的城市认同感和自豪感,让市民自觉散发的温暖汇聚成为昆明的另一个城市特质。
“昆明天天是春天”,这里的春天,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气候和风景上,更应该是昆明市民 “春风拂面”的态度,是昆明大街小巷升腾不息的“烟火气”,也更应该是昆明各级各部门让游客“如沐春风”的各项措施。(昆明广播电视台融媒体发展中心评论员 李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