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昆明红嘴鸥数量普查统计结果显示,2022年度,约有39000只红嘴鸥来昆明过冬。从刚开始的几百只到如今的近四万只,红嘴鸥数量的大幅增长足以证明昆明生态建设卓有成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昆明一直深入落实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努力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着力打造宜人宜居的“绿美春城”。
以生态保护为抓手,打造绿美昆明家园
每年11月到次年的3月,红嘴鸥从西伯利亚出发,历时30多天,飞跃3000多公里,赴一场与昆明的约会。鸟类对于环境的要求十分苛刻,红嘴鸥作为生态系统中的守望者和指标,昆明是如何让红嘴鸥留下来的?近年来,昆明市倡导绿色环保理念,培育健康生活方式。昆明市政府不断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建立鸟类自然保护区,提升湿地保护力度,植被覆盖率不断上升,植物种类也明显增加。昆明市为红嘴鸥的栖息和繁衍提供了最适宜的居所,如滇池湿地、斗南湿地、捞鱼河湿地、王官湿地、海洪湿地等。
以包容友好为起点,绘制人与自然和谐画卷
昆明作为一座“生态城市”,成为享誉全球的“最宜居城市之一”。从1985年红嘴鸥第一次到达昆明,38年来,昆明用最周全的、最热切的爱意招待着这群远道而来的白色精灵。红嘴鸥把昆明当作了自己的家,每年如约而至。昆明的市民和游客也有所期盼,就好像自己的孩子,从远方归来的那般喜悦。这群白色的小精灵,给昆明带来了无限欢乐。前来打卡拍照的市民,常常在湖边一站就是几个小时,只为能拍上一张亲自喂食红嘴鸥的照片。即使市民不幸被红嘴鸥“天降翔瑞”,也仅是皱一下眉头浮现笑意,心里些许还有几分骄傲。
以文明科学为核心,当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人类与红嘴鸥的密切接触,不仅会影响红嘴鸥,还会增加人畜患病的风险。因投喂的事物多为面包等精碳水,会使红嘴鸥缺乏微量元素而残疾。过多的投喂,会影响红嘴鸥原本的觅食行为和能力,甚至会导致红嘴鸥的死亡。因此,文明投喂对红嘴鸥的居住和繁衍至关重要。在红嘴鸥的活动区域,需规范小摊贩的售卖行为,统一粮食的质量和类型,并由指定专人进行喂食,设置投喂食物的专门场所或设施,使投喂行为规范化和文明化。对红嘴鸥的生活习性进行研究,投放适宜红嘴鸥吃的食物在其生活领域,以帮助红嘴鸥自然顺利生长。
以生态建设为要点,点亮生态个性化发展名片
“市宠”红嘴鸥引发观鸥热情,带动观鸥交通和餐饮发展,形成云南特色观鸟经济圈,为昆明市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机遇。红嘴鸥已成为昆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是游客到昆明必不可少的打卡点。近几年昆明每年游客增长高达30%以上,海鸥季的收入高达数百亿元。昆明滇池专门开通了“观鸥环线专线公交”,绕滇池一圈,将沿线吃喝玩乐和景区联系起来,提供了直达公交,解决了饮食短板和交通拥堵问题,减少了游客在景区之间来回奔波的辛苦。
红嘴鸥云聚昆明,“鸥欢人乐”,足以彰显昆明生态建设卓有成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未来,昆明市必将继续推动生态保护和环境建设,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为打造绿色春城不断增添新的动力。可以预见,红嘴鸥与昆明将年年相守、岁岁相伴,继续唱响一支又一支绿美春城的恋歌。(评论员 阮捷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