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参加“陆生动物环保艺术装置共创”体验活动 ■ 都市时报首席记者 闫钰
用铜线制作“牛虎铜案”、为艺术装置“犀鸟”插上羽毛、参观中西艺术风格融合的“天津博物馆藏中国外销纹章瓷器特展”……“5·18国际博物馆日”当天,云南省博物馆等云南各地博物馆推出丰富多元、有趣有益的展览与活动,吸引众多观众走进博物馆,与鲜活的文物亲密对话,尽享文博盛宴。
2023年“5·18国际博物馆日”期间,云南各地博物馆、纪念馆将推出256项活动。从举办活动的文博单位分布地域来看,云南省博物馆、云南民族博物馆、昆明市博物馆、云南陆军讲武堂历史博物馆、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楚雄州博物馆、丽江市博物院等博物馆、纪念馆均有活动;从活动类型来看,包括展览、讲座、体验、研学、集市、文创、鉴宝等多种形式,有品质、有创新,彰显了云南历史文化特色。
以昆明的部分博物馆为例,博物馆日当天,云南省博物馆的“文博盛宴”集合了新展特展、现场体验、云逛云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云南民族博物馆推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研学、民族趣味运动竞技比赛、美好生活市集、民族传统手工织布体验等活动;昆明市博物馆的重磅展览“天龙八部的世界——艺术史视野下的地藏寺经幢”举行了开展仪式,展示大理国(宋)时期云南的社会历史文化,全方位多角度呈现地藏寺经幢文化;云南陆军讲武堂历史博物馆别出心裁地推出“讲武堂与联大”交响读书会、“讲武探宝——二十四‘杰’气”互动观展等活动,为观展赋予更多趣味……这些活动与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相契合,可看可听可享可思,为大众持续构建美好生活。
观展:
众多观众在博物馆日打卡博物馆
在博物馆日打卡博物馆,是件有意义的事。作为国内一流、云南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5月18日当天,云南省博物馆迎来许多观众与游客,其中有一些是来自幼儿园、小学、中学的集体观展观众。
当天,“帆海融光——天津博物馆藏中国外销纹章瓷器特展”正式开展。该展览从天津博物馆馆藏的200余件海外征购清代外销瓷器中遴选出100余件精品,兼具中国传统制瓷工艺特征与欧美主流的审美意趣。
不久前开展的“盛世风华——大唐地宫的惊世宝藏”特展也非常受欢迎。特展集合了陕西历史博物馆、法门寺博物馆等地博物馆共100余件(套)展品,是一次唐代三大金银器窖藏的联袂展出,其中更有数十件国家一级文物首次亮相云南省博物馆。
此外,云南省博物馆六大展厅组成的“云南历史文明陈列”,呈现从远古文明直至云南和平解放的历史发展进程,以文物为引领,全面系统地展示了云南各族人民在红土高原创造的厚重历史与辉煌文明。有观众表示:“在展厅中参观,真切地感受到历史如此厚重,文物如此鲜活,云南历史文化底蕴如此深厚。”
体验:
文创活动融入环保理念
认真地在“犀鸟”羽毛上写下祝福,将其贴在艺术装置模型上……来自昆明市女子中学的同学们,在博物馆日当天除了观展,还参加了云南省博物馆的现场体验活动。一“镜”到底——云博数字展厅VR体验、文创体验变废为宝——指尖上的国宝、陆生动物环保艺术装置共创、“打破交流界限”好奇心胶囊问答……云南省博物馆非常注重观众的参与性与体验感,围绕文博、文创、科技、环保、艺术等主题推出一系列博物馆日体验活动。
云南省博物馆工作人员表示,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因此,体验活动主打环保主题,无论是以穿山甲“鳞片”或犀鸟的“羽毛”为创意的艺术装置共创,还是用铜线制作的文物摆件等,都在增加趣味性的同时,为文博活动注入环保理念。
在一“镜”到底——云博数字展厅VR体验活动中,以云南省博物馆线上数字化展厅为主要内容,观众可以通过VR眼镜零距离接触云博线上数字化展厅的文物,并通过探索手册了解文物内涵及细节,这也为观众参观文物提供了新选择,进一步拓展了博物馆的外延。
昆明市女子中学的小宗同学表示,这次在云南省博物馆度过博物馆日收获很多:“博物馆中的文物沉淀了历史与时光,非常有价值。此外,博物馆的活动非常有创意和时代气息,让人觉得参观博物馆是很有意义也很有趣味的事情。”(都市时报 首席记者闫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