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领导干部进行决策,了解基层的重要途径。但有的地方还存在调而不研、研而不用,调查研究工作浮于表面的情况。
有的调研浮于表面,通常是到基层走走看看,发现问题用手指指,有的甚至要求基层直接提供报告,大搞“纸上调研”。不思考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的对策。调查研究的根本目的是了解掌握基层实际情况,帮助基层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更好的推动工作进步。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搞作秀式、盆景式和蜻蜓点水式调研,防止走过场、不深入。要到田间地头听真话、察实情,了解群众急难愁盼的烦心事。要到基层单位看情况、听困难,了解基层干部工作中的糟心事。要到生产企业,问需求、送服务,了解经营生产中的堵心事。
同时,调查研究起步在调查,重点在研究,关键在落实。一段时期以来,有的基层单位对上级调研避之不及。一是烦,二是怕。有的部门把调研当做“调演”,提前打好招呼、定好点位、写好成果,人还未至,调研成果已经“跃然纸上”。或是调研队伍浩浩荡荡,基层单位日日忙于接待,无暇开展工作。有的部门把调研当督查,对发现的问题,不思考问题产生的根源,片面要求基层整改到位,导致基层干部在面对调研时往往不敢说真话、不敢讲困难。久而久之,调查研究成为只报喜不报忧的“成绩单”。调查研究不是去基层做戏,要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轻车简从,不搞层层陪同,要加强调研统筹,避免扎堆调研、多头调研、重复调研,不增加基层负担。对表现在基层、根子在上面的问题,要统筹思考,处理好长远和当下的关系,厘清问题线索,找准解决思路,定下长期目标。
毛泽东同志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是对调研的最好诠释。我们一定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通过大兴调查研究,推动科学决策、精准决策,在新征程上更好的贡献自己的力量。(评论员 王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