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21日是第三十三次全国助残日。中国残联15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今年全国助残日活动的主题为“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旨在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关心、支持、帮助残疾人。
关注残障群体,助力残疾人事业发展。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残疾人总数已经超过8500万。在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一个鲜活而顽强的生命,他们用自己不屈的毅力,付出千百倍的努力,谱写着属于自己的生命乐章。5月2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康复国际百年庆典致贺信。习近平强调,中国对残疾人格外关心、格外关注,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将进一步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今年云南省第33次“全国助残日”暨昆明市“春城暖阳”党建共建联建扶残助残二季度活动中,继续探索新时代“产业助残”合作新模式,云南省残联与云南阿朴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现场签订协议,共同开展“电商助残行动”项目,旨在为全省残疾人或其直系亲属开发就业岗位、扶持从事电商的残疾人提高收益、帮助具有产品供应能力的残疾人和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的企业拓宽销售渠道,助力就业创业困难残疾人实现就业。
以法律作保障,给足残障群体满满安全感。《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从1991年5月15日开始实施,“全国助残日”活动即从1991年开始进行。33年来,“助残日”活动,形成了强劲的声势和规模,影响日益深入人心。还要严格落实国家关于残疾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教育条例》、《残疾人就业条例》、《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等法律法规。5月12日,全省首家“残疾人公益诉讼联络站”揭牌仪式在朝阳市检察院举行。有法还要知法,知法还要会用法,为保护社会残障群体的权益而制定法律的同时,仍需社会相关部门、群体面向残障群体进行普法行动,让残障群体里每一位成员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保证残疾人享受最大政策红利。
创造无障碍社会,让残障群体顺利“通行”。对于残障群体而言,无障碍设施是保障他们正常工作生活的基本条件,无障碍环境的打造是否体贴、精细、用心,直接关系着残障人士的生活质量,也彰显着国家和社会对残疾人的关心与关怀程度。当前,伴随着无障碍环境改造持续推进,相关部门已完成了与残疾人生活密切相关的648家网站和App的无障碍改造;开展数字素养技能提升专项行动,指导各省落实“数字助老助残志愿行动”;通过线上线下齐头并进的方式,共同推进新时代无障碍环境的打造。同时倡导呼吁各界社会群体加强无障碍设施建设、维护、管理,优化残疾人出行和消费环境,推进残疾人自主安全地通行道路、搭乘公共交通运输工具、出入消费场所,让残疾人出得了门、行得了路、办得了事。(昆明信息港评论员 李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