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
在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主场城市活动开幕式上
国家文物局公布
首批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推介案例名单
来自云南的案例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助推乡村振兴》
入选“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十佳案例名单”
系云南省唯一入选案例
今年3月,国家文物局印发《国家文物局关于开展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案例遴选推介工作的通知》,系统梳理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在文物事业的基本特征,特别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在文物工作的典型场景,面向社会公开征集推介案例。
据了解,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物行政部门及中央有关单位共申报案例256项,涵盖了政策法规、文物安全、保护管理、考古发掘、博物馆、革命文物、社会文物、科技教育、人才培养、交流合作等各个方面,既有文物工作对于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实践,也有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崭新成果。
作为云南唯一入选案例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助推乡村振兴》案例
内容是什么?取得哪些成果?
跟小编一起看
红河州委宣传部供图
据了解
该入选案例中提及的世界文化遗产
即红河哈尼梯田
2013年6月
红河哈尼梯田成功列入
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共同创造、和谐共生的
生态文明智慧和杰出创造精神
红河州委宣传部供图
申遗成功十年来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
以守护“绿水青山”的不懈努力
保护“四素同构”的文化景观遗产要素
以转化“金山银山”的发展成果
助推乡村振兴
红河州委宣传部供图
在保持哈尼梯田绿色生态底色
传统耕作习俗和景观风貌之美的基础上
红河州探索出一条文化遗产保护
与乡村振兴发展深度联通、同频共振的道路
在新时代红河大地上
汇聚起哈尼梯田保护、传承、发展的
强大力量
在遗产保护和乡村振兴的
协调发展、创新发展和绿色发展上
取得了丰硕成果
元阳梯田与哈尼山寨(刘建华 摄)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聚焦保护传承文化遗产这一根本
红河州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持续将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素同构”生态循环系统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核心要素进行保护,恢复生态植被25.6万亩,森林覆盖率由53.5%上升至63.8%;修缮整治传统民居4千余幢,恢复灌溉沟渠140余条451.3公里,不仅有效保护了文化遗产核心要素,村民人居环境、文明程度也大幅提高。
哈尼梯田遗产区内遍布大大小小的沟渠(图源:“云岭先锋”微信公众号)
坚持协调发展理念,把握系统保护整体推进这一前提
各级政府始终将遗产保护、脱贫攻坚、农文旅融合发展、农耕技艺传承等一体推进。2013年以来,累计投入8000余万元开发民族刺绣、哈尼竹编、民族银饰等产品,直接带动3.9万名群众增收致富,1.8万余名群众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哈尼梯田景区累计实现旅游总收入44.8亿元,直接带动就业5000余人,间接带动1万余人,实现经营收入3000余万元。
图源:“云岭先锋”微信公众号
坚持共享发展理念,突出人民至上利益共享这一核心
2013年以来,元阳遗产区累计投入民族团结资金4971.5万元,创建民族团结示范乡镇3个、示范村40个,“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3个。遗产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3年的3928元增长到2022年的12502元,让“有家的地方就有了工作,有工作的地方就有了家”。
红河州委宣传部供图
坚持创新发展理念,实现保护致富协调发展这一目标
2018年9月,元阳县人民政府与中山大学旅游学院保继刚教授团队深度合作,创新性打造“阿者科计划”,指导元阳县政府与村集体联合成立阿者科旅游公司,推动“内源式村集体主导”旅游产业,创新构建村民以遗产保护要素入股分红70%,村集体留成30%的文化遗产共建共享利益分配机制。村民分红部分按持续种田占40%、保护民居占30%、长年居住占20%、留住户籍占10%分红,以农民增收为导向极大提升了村民端好哈尼梯田“金饭碗”的内在动力。
2019年2月“阿者科计划”正式实施以来,累计实现旅游收入170余万元,65户村民户均分红1.4万元以上,激发了村民留住人、保住田、守住房的内在动力,实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