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乡村振兴与乡村治理”高端论坛在云南寻甸举行。围绕“乡村振兴与乡村治理”主题,通过学术交流,促进乡村建设的新思路、新思维,为乡村振兴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本次大会是在中国社会学会、社会变迁研究会指导下,由华东理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云南大学、贵州大学组成的“乡村振兴与乡村治理”高端论坛组委会主办,中共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委员会、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承办,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协办。
中国社会学会秘书长、社会变迁研究会副会长、云南大学特聘教授谢寿光主持大会开幕式。谢寿光指出,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五大重点任务之一,乡村的全面发展映射着中国社会的前进方向和未来取向,对乡村治理、乡村建设的学术研究与理论探讨具有深远意义。因而,本次论坛在寻甸这一乡村振兴示范区召开,围绕“乡村振兴与乡村治理”主题,力图通过学术交流、相互切磋与探讨,促发乡村建设的新思路、新思维,贡献乡村振兴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县委书记高宇明从党建引领、民族团结、产业振兴、人才建设、自然风光与文化产业等方面介绍了寻甸县的发展与建设,并表达出期望各位专家在未来持续关注寻甸,为乡村振兴建言献策的愿望。
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贵州大学党委书记李建军教授在致辞中说:“长期以来,‘乡村振兴’和‘乡村发展’都是党和国家始终关注的重中之重,而乡村治理则是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和乡村发展的重要保障。”云南大学党委书记林文勋教授在通过对过去百年间云南大学乡村调查史的回顾,指出乡村调查为社会学、民族学、人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希望本次论坛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使学术深入融入国家战略。
中国社会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陈光金研究员致辞,社会学界的同仁共同围绕乡村振兴与治理开展讨论交流、出谋划策,是中国社会学界的一件大事、喜事。本次论坛努力聚焦乡村振兴多出成果,在“实践—理论—再实践”中强化理论自觉和实践自觉,切实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乡村振兴与乡村治理”高端论坛进行了大会主题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社会政法学部主任、研究员李培林,中国社会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陈光金,吉林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东北振兴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邴正,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教授刘少杰等专家学者就乡村振兴与乡村治理得政策、理论、实践进行了学术交流和探讨。
据了解,本次“乡村振兴与乡村治理”高端论坛121名专家参会,特邀专家46人。(掌上春城 记者杨雪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