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原创 正文
【昆港时评】学新闻有前景不能只靠嘴说
昆明信息港    06-20 16:25:57

近日,“考研名师”张雪峰和重庆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张小强围绕“学新闻是否有前景”的争论引起热议。6月18日晚间,又一“网红教授”、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邹振东通过微信公众号和个人微博发言参战。眼看越来越多的人到达“战场”,作为一名“天坑专业”毕业,在媒体干了近二十年的笔者冒着成为“炮灰”的危险,斗胆也来说上几句。

网传的“大学最劝退的20个专业名单”中,笔者的专业正好是排名第十二的中国语言文学,也就是俗称的中文系。当年,选择这个专业时就知道,中文专业有“万金油”之称,看似各行各业都用得到,但其实核心竞争力不强。即使有兴趣、努力加持,也很看个人的天赋才情。最终,能成为作家,著书立说的只是少数,就算想当老师,也较师范专业的同学弱上一些。老实说,笔者这个专业和新闻专业,也算是“卧龙凤雏”,对口的就业方向在那些年也就那么几个:考公务员、当文秘、当记者。好在,毕业那会儿,正是都市类报纸的黄金时代,最多的时候,昆明一城就有7种都市类报纸。这意味着,就业机会多,学新闻那时肯定算是有前景的。张雪峰现在说,“孩子非要报新闻学,我一定会把他打晕”,原因无非是随着传统媒体衰落,就业岗位和薪资待遇都大不如以前,而网络媒体和自媒体的工作又不如传统媒体般稳定。

其实,随着新媒体和自媒体的兴起,现在几乎每个有一定规模的企业都会开设自己的公众号或营销号,可以说,就业渠道和创业机会比起传统媒体时代是更广阔了。但这类招聘单位多有工作经验要求,希望来的人立马就能投入工作,这让刚出校门的毕业生显得竞争力不够。而传统媒体的岗位又相对有限,所以显得现今的新闻行业似乎就业前景不佳。以笔者的从业经验来看,新闻传播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行业,无论在大学学了多少门课程,出校门后,也得经过相当时间的实践才能谈得上入门上手。而新闻从业者的业务能力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以前的会写稿、会照相已是不够了,会拍视频、能剪辑、懂营销、会推广现在都已是必备素质了。同时,新闻行业也是一个看重经验积累的行业,相较电脑科技、互联网行业,知识结构更新、员工性价比等因素会成为“35岁危机”的重要原因。某种程度上,在新闻行业,从业经验是可以弥补年龄大这一劣势的。总而言之,学新闻是否有前景,得看个人是否能够坚持长期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自我积累、自我提升。以其纠结“学新闻是否有前景”,其实,我们更应该考虑的是我们的学校供给能否满足社会对新闻业复合性人才的需求。相较起在嘴上讨论“学新闻是否有前景”,我们更应该做的是让新闻专业的学生在学校学到更多实际有用的知识和技能,让其毕业后能缩短进入这一行业的时间,尽快入门上手,让他们更快地适应这一行业,在实际工作中获得成长,这才是让学新闻变得有前景的有益举措。(昆明信息港首席评论员 周硕)

编辑:刘欣琳    责任编辑:徐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