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信息港讯(昆明日报 记者辛亚洁)6月25日,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召开“为国守边 为民禁毒 坚决打好‘清源断流’攻坚战”新闻发布会,并公布8个毒品犯罪典型案例。
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当前,源头性大宗毒品犯罪案件呈上升趋势,毒贩通过网络等互相勾连,群体性走私、贩运毒品犯罪的智能化、专业化、职业化特征明显且发展迅速,部分案件中查获的毒品数量屡创新高。云南法院突出打击重点,加大对引诱教唆、欺骗、强迫他人贩毒等犯罪的惩处力度,持续依法从严打击职业毒贩、累犯、毒品再犯等主观恶性深、人身危险性大的毒品犯罪分子,该判处重刑、死刑的坚决依法判处。
2022年1月1日至2023年5月31日,全省法院共受理毒品犯罪案件3548件,审结3355件;判处被告人4721人,重刑率达51.62%。
近年来,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以下简称“麻精药品”)替代滥用问题愈发不容忽视,涉“麻精药品”案件呈增长趋势。在审判工作中,云南法院准确区分“毒品”与“药品”的关系,综合考虑“麻精药品”的性质、用途以及涉“麻精药品”行为的目的、对象、范围、后果等,准确界定行为性质,认真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依法审理涉“麻精药品”案件,实现对涉“麻精药品”违法犯罪的精准、有力打击。
近年来,毒品犯罪的组织化、团伙化趋势明显,其中不少案件的被告人是青少年。他们经受不住所谓高额报酬的诱惑,受境外黑恶势力人员诱骗、胁迫、组织,偷渡出境后,被引诱、强迫、威胁走私毒品入境。针对黑恶团伙涉毒案件,云南法院将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与打击毒品犯罪紧密结合起来,推动打击毒黑交织犯罪向纵深发展。
在发布会上,云南高院公开发布8个毒品犯罪典型案例,案件类型、毒品种类多样。这些案件在云南省毒品犯罪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具有典型教育意义。
下一步,云南法院将积极延伸审判职能,提升办案效果和社会效果。针对毒品案件审判中发现的社会治理等方面的问题,云南法院将及时发出司法建议,促进堵塞相关治理漏洞;以青少年等群体为重点,采取送法进校园、发布典型案例、庭审直播、法院开放日、旁听庭审等多种方式,大力开展禁毒法治宣传;不断探索建立健全毒品犯罪专业审判机构,促进提高毒品犯罪案件审判队伍专业化水平;及时研究并解决审判工作中遇到的突出问题,明确裁判规则,促进司法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