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原创 正文
【昆港时评】不妨给滇池一点“治藻”时间
昆明信息港    06-30 14:43:43

近日,央级、省市级媒体集中关注滇池。相关报道称,近五年来,滇池全湖水质总体保持Ⅳ类,但由于滇池仍处于轻度-中度富营养状态,蓝藻水华周年性发生,季节性富集的现象仍然存在。2023年滇池受气温偏高、降水量偏少、生态补水不足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发生规模性蓝藻水华。

面对蓝藻,滇管局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开展人工作业、应急处置和跟踪监测等措施,截至6月26日,昆明滇投公司累计投入各类蓝藻打捞处理、应急处置设施设备128台套,累计收集处理富藻水1404万立方米,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重点水域浮藻聚集强度。

针对蓝藻问题,一些网民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人质疑滇池治理不力,有人则表示近年来滇池水质持续向好,应给予肯定。“爱之深,责之切”无论哪一种声音,在笔者看来,都是由关心和爱护滇池的一群人发出。在所有为滇池发声的网民中,有人选择用视频+解说,为大家呈现滇池最美的一面。

视频中,有滇池湿地绿树繁花、水清草绿的画面;有冬日滇池沿岸,人鸥同乐的画面;有夏日里人们在滇池边玩水嬉戏的画面;还有晚霞“染红”滇池,滇池“天空之镜”大气磅礴的画面。配文称,滇池水质从原来的糟糕透顶到慢慢变好,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干旱导致滇池水质变化,很多部门正在研究怎么让滇池水质恢复,请大家给予他们时间,相信滇池会越来越好。

针对质疑声音,有网民回复了这样一段话:“‘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社会的进步和生态文明建设不是靠单一体系,是全体,万物共同存在于一个大自然,我们的传统文化中以“和”为观,所有的好和变好都需要共同努力,不能因一而否全,所谓智从知来。我们不一定能看到大自然是怎么运行变化的,但是我们能看到大自然孕育的万物,国家一直在努力,我们应以共谋、共建、共同来参与引领。”

搜集了网上关于滇池生态变化的资料,不难看出滇池的改变。2017年10只珍稀鸟类彩鹮现身滇池,报道称,滇池生态环境日渐改善,为野鸟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和充足食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鸟儿到此“打卡”、安家。2023年,海菜花在滇池大泊口水域悄然绽放。海菜花对生长环境水质要求严格,被誉为“水质试金石”。此外,滇池湿地建设成效显著,湿地美景吸引了众多省内外游客的青睐,成为网红打卡地,因此还被央级媒体多次报道,如《云南:生态恢复 滇池湿地公园成休闲旅游好去处》(朝闻天下)、《冬日滇池湿地开启“美景惑人”模式》(新华网)、《云南昆明:滇池湿地美如画》(人民网)等等。

在互联网的记忆里,滇池有美的一面,也有不堪的一面。目前面对蓝藻泛滥,我们不妨给滇池一点“治藻”时间,等蓝藻风波过去,滇池碧波荡漾,美不胜收的景色将回到大家的视野中,我们拭目以待。(昆明信息港评论员 姚云霞)

编辑:周硕    责任编辑:袁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