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心脏病是发病率较高的出生缺陷疾病,也是新生儿和婴幼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显示,我国新生儿先心病检出率持续上升,尤其西藏因为地理环境、生活习惯等,先心病高发于其他省份。
术后潘湘斌教授为患儿家属介绍手术情况。供图
7月6日,云南省阜外医院先心病筛查队在拉萨市区内多所中小学开展先心筛查活动,两天的时间筛查约3000名西藏儿童,确诊先心病患儿近50名。同时,国家结构性心脏病介入质量控制中心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副院长、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执行院长潘湘斌教授带领第八批医疗组团式援藏专家、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外科胡海波教授等京昆两地阜外团队为3名先心患儿开展介入手术治疗。值得一提的是,云南省阜外医院将移动介入手术车跋涉2000多公里行驶到拉萨,所有手术治疗均在移动手术车上进行,潘湘斌教授通过中国原创的超声引导经皮介入手术,为先心患儿们带来了“心”生。
潘湘斌教授手术中。供图
在拉萨市第七中学的门口,今年13岁的卓玛(化名)妈妈焦急的站在学校门口,“当听到我们的孩子患儿先心病时,我觉得不知该怎么办”卓玛妈妈向筛查队员了解情况及救治政策。“孩子要避免剧烈运动,尽快到医院进行治疗。我们可以通过介入微创的方式治疗孩子,您不用担心。同时我们有慈善基金会的支持,会对符合条件的患儿进行免费救治。”云南省阜外医院院长助理、筛查队卢江耐心的为她们解释。很多孩子的父母不知道先心病的危害,甚至不了解先心病,通过此次云南省阜外医院及时的筛查,相信会帮助孩子们及时得到救治、健康成长,该校初一年级桑登玉珍老师说。
筛查队在校园进行筛查。供图
在达孜区人民医院,只见一个升降台正稳稳的把病人送到移动介入手术车里,大家都围在这辆白色的“大巴车”前。十多分钟后,病人成功结束手术。“放心吧,孩子心里的洞已经补好了,以后他和健康的孩子一样。”潘湘斌教授告诉孩子父母,通过阜外原创的经皮介入技术,孩子不开刀,不用经受射线,不用开胸,仅用微创技术就治愈了疾病。这场手术备受关注,大家都惊叹于阜外专家们高超的技术和先进的设备。“我们没想到车里也可以做手术”13岁的旦增列珠的妈妈说,感谢阜外医院的专家,救了孩子的生命。
患儿手术后。供图
据悉,超声引导经皮介入技术是由潘湘斌教授发明的中国原创技术,实现了不开刀、无放射线、无造影剂,甚至清醒状态下治疗多种心血管疾病,不但消除了放射线带来的重大医源性损伤,保护了大量患者及医护人员,而且突破了造影剂过敏、孕妇、肿瘤等患者不能接受介入治疗的禁区,甚至实现了门诊手术治疗心脏病,解决了传统技术创伤大、费用高的难题;同时,利用超声引导可全程、实时探测心脏内部结构,显著优于放射线引导的优势,推动器械革新:发明新型左心耳封堵器、多功能封堵器、完全可吸收封堵器等新型治疗器械,显著提高临床疗效。阜外团队用中国原创技术及原创产品构建了完整的中国方案,共计18项世界首创技术,获得50项国内外专利,获得中国专利金奖1项,11项产品中国上市,7项产品欧盟上市,其成果具有保护患者、保护医生、扩大适应症、节约费用、适合推广等巨大优势,中国方案已经推广到40余个国家及数百家医疗机构,成规模成体系地输出了中国标准。
阜外团队利用技术优势,进一步发明了移动介入手术车,设计了专用的固定系统、空间扩展系统、消毒系统,将超声机、手术床、监护仪及多项专利设备组合到一个10米长的箱式卡车中,并装备了层流消毒系统,可不依赖医院、就地开展超声引导介入手术。阜外团队通过技术、器械及设备创新,使心血管手术从“重大手术”跨越到“家庭作业”式的“上门手术”模式,不但及时挽救了大量患者,而且患者及家属无需奔波,手术后回家修养一天即可正常上学、工作;不但显著节约医疗及社会成本,而且降低了不同地区或国家之间医疗服务能力的差距,提高了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超声引导经皮介入技术体系也因此于2022年获得世界卫生组织的科技创新奖。
作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云南省阜外医院在各级部门的关心重视下,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的大力支持下,在胡盛寿总院长的统筹部署下,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助力均衡资源布局。不仅引领周边地区心血管病医学发展和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同时也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延伸。2017年以来,云南省阜外医院秉承公益先行,筛查近500万0-18岁儿童,免费救治先心病儿童近6000余名。三次来到西藏筛查,筛查儿童近8000人,先后对百余名儿童进行免费救治。同时,服务“一带一路”,开展筛查及医疗卫生合作,促进民心相通。
通过此次筛查救治活动,使群众亲身体验到就医获得感和幸福感,让当地先心患儿不出省就能享有国家级优质医疗资源,减轻就医负担,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云阜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