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云南 正文
粮食产后“五代”服务助力云南夏粮收购
云南网    07-18 22:46:43

眼下,我省夏粮收获已全面结束,夏粮收购工作正有序展开。日前,记者从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获悉,今年夏粮收购期间,我省持续推进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建设,专业化开展粮食产后“代清理、代烘干、代储存、代加工、代销售”服务(以下简称“五代”服务),指导规范服务,助力粮农节粮减损增收,取得良好成效。截至7月15日,全省夏粮收购数量共5045.6吨,其中:小麦701.2吨,早籼稻488.3吨,油菜籽3856.1吨。

代清理、代烘干、代收储 解决农户“晒粮难”“储粮难”

“一直以来,我省农户储粮设施简陋,储粮技术落后,鼠禽虫害严重,损失较大,加之缺少晒粮场所,收割后阴雨连绵,粮食霉变较重,丰收后的喜悦变成增产后的烦恼,往往‘丰收不增收’。全省粮食产后服务中心以全心全意为粮农服务为己任,采取及早腾库并仓、加大烘干入库、增加临时存储等措施,有效改变农户从‘路边晾晒、自然风干’向专业化、科学化、机械化烘干转变,减少田间地头‘地趴粮’和粮食霉变等问题”,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五代”服务已有效促进提档升级,推动节粮减损,解决农户“晒粮难”“储粮难”问题,有效增加农民收入。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粮食收储公司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建成后,针对农户因下雨无法收割和晾晒等问题,及时开展“代清理、代烘干”服务,服务农户4000多户,代清理粮食6500吨、烘干粮食25000吨,为农户减少粮食损失近1000吨。

夏粮收购是全年粮食收购工作首战,抓好夏粮收购实现今年粮食收购首战告捷是保障粮食稳定安全供给、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重要举措。也是维护我省粮食市场平稳运行、保护种粮农民利益的现实需要。为更好保护种粮积极性和种粮农民利益,2018年以来,省粮食和储备局多方争取,在全省建设粮食产后服务中心61个,新增清理能力9592吨/日、烘干能力3586吨/日、加工能力2785.8吨/日,扎实开展粮食产后“五代”服务,直接和间接带动增加农民收入超亿元,节粮减损效果明显,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政府增信的良好局面。

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启动夏粮收购以来,全省各级粮食和物资储备部门坚持优粮优购、优粮优储、优粮优加,确保夏粮收购各项工作顺利开展。重点破解保障粮食安全中增产和减损两端同时发力的各项难题,从目前情况看,我省着力推进的“五代”服务成效显著。

代加工、代销售,解决农户“卖粮难”

玉米是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主要粮食作物,每年玉米收获时期,经常遭遇连续阴雨天气,由于晾晒收贮条件限制,大多数农户无法按时采收,“地趴粮”突出,每年因霉烂造成损失达20%到30%,再因无清理除杂设备,收获玉米的杂质率普遍在8%到12%之间,“有粮无价”“有粮卖不出”“增产不增收”的情况是常态。

文山市粮油购销公司负责人介绍,通过主动服务,代处理玉米,收获后直接脱粒、烘干,水分降到标准内,杂质率降低到1%以下,品质得到显著提升。由公司代销售后,文山玉米顺利卖到正大饲料等知名饲料企业,解决了有粮卖不出的困难。

勐海县粮油收储公司联合村社共建大米加工厂,开展“代加工”服务,加工能力提升到100吨/天。通过订单收购,带动群众从种植香蕉改种水稻,900多户农户8000余亩土地受益,每年增储稻谷100万公斤。农户通过代加工和代储备择机销售,稻谷价格稳定在2.5元/公斤以上,规避了粮食因集中上市相互降价出售的问题,合作社每年分红120多万元,收入提高12%,农民人均纯收入提高8%。

瑞丽市金稻谷产后服务中心为农户代加工,整精米率提升,碎米粒从10%降到3%,采用色选手段后黄粒米显著下降,市场价格每公斤增加1元左右,每年为农户增收208万元,企业增加盈利60.35万元,解决了有粮卖不上价的大难题。

从各粮食产后服务中心运营数据来看,开展“五代”服务以来,省内收购粮食呈现稳定增长良好态势,农民“卖粮难”问题得到较好解决。据初步统计,2022年全省粮食产后服务中心清理烘干粮食207811吨,减损粮食4%,节约粮食8300吨,为农户直接增收415万元。今年夏粮收购中,全省各大粮食产后服务中心提供的“五代”服务正在不断发挥其效应。(云南网 记者王淑娟)

编辑:邓国梅    责任编辑:黄彩英
相关推荐